Redmi K80系列配置全面曝光 Pro提升明顯 友商不好應對

2024年11月30日07:11:49 汽車 2767

  【cnmo科技消息】儘管小米官方尚未正式宣布redmi k80系列的發布日期,但根據多方推測,該系列極有可能在本月底面世。而隨著月末的臨近,關於新機的具體配置信息也愈發清晰,儘管這些信息均來自網路爆料,但預計與實際情況相差無幾。

Redmi K80系列配置全面曝光 Pro提升明顯 友商不好應對 - 天天要聞

  redmi k80將會搭載高通驍龍8 gen 3移動平台,儘管它並非最新的旗艦級晶元,但性能依然不容小覷。在屏幕方面,有傳聞稱該機會採用與前代相似的2k華星光電ltps平板設計顯示屏。相機方面,新機後置系統將配備5000萬像素的豪威ov50主攝,輔以8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和200萬像素的微距鏡頭,前置則可能採用2000萬像素的豪威ov20b感測器。

  此外,redmi k80的電池容量將高達6500mah,支持90w快充技術。其他配置方面,新機將採用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金屬中框設計,前後均覆蓋有堅固的龍晶玻璃,並具備ip68級防塵防水性能。

Redmi K80系列配置全面曝光 Pro提升明顯 友商不好應對 - 天天要聞

  而對於pro版本,傳聞稱它將搭載頂級的高通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台。屏幕方面則與基礎款保持一致,繼續採用2k華星光電ltps平板設計顯示屏。在相機配置上,pro版本更是更上一層樓,5000萬像素的豪威ov50主攝與更高解析度的3200萬像素三星isocell kd1超廣角鏡頭以及支持2.6倍光學變焦的5000萬像素三星isocell jn5長焦鏡頭共同組成強大的後置影像系統。前置則與基礎款相同,為2000萬像素感測器。

  在電池續航方面,傳聞稱k80 pro的電池容量為6000mah,但支持120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技術,以彌補容量上的些許不足。

  至於其他方面,如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金屬中框設計、龍晶玻璃材質以及ip68級防塵防水性能等,redmi k80 pro均與基礎款保持一致。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世界500強車企排名 Stellantis第三 - 天天要聞

2024年世界500強車企排名 Stellantis第三

圖片版權屬於財富雜誌,侵權請通知刪除根據 2024 年 8 月發布的《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以企業 2023 年營收為排名依據),全球汽車行業排名呈現以下格局:全球車企頭部陣營大眾汽車集團(德國)以 3484.08 億美元營收位列總榜
嵐圖汽車6月銷量10053輛 全新嵐圖FREE+上市在即 - 天天要聞

嵐圖汽車6月銷量10053輛 全新嵐圖FREE+上市在即

嵐圖汽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該品牌實現了10053輛的單月交付量,同比增長率達到83%。在產品規劃方面,嵐圖FREE+已確定於7月12日正式推向市場。該車型自6月25日啟動預售,其預售價定位為22.99萬元起。預售開啟初期的市
問界又一款全新重磅車型將要上市 - 天天要聞

問界又一款全新重磅車型將要上市

問界M8首月交付就達到了12000輛,售價35萬~45萬的車型,截止的目前為止,問界在售的車型總共有四款,包括問界問界M5、問界M7、問界M8以及問界M9,而問界M5和問界M9已經有了純電版本,那問界M8的純電版終於要來了。根據網傳信息問界
突然宣布!特斯拉漲價! - 天天要聞

突然宣布!特斯拉漲價!

因續航里程提升,特斯拉中國將Model 3 長續航版售價上調至28.55萬元。7月1日,特斯拉宣布,兩款車型Model 3/Y長續航版本迎重大產品升級。其中,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CLTC續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
40多萬拿下20款賓士GLE,豪華舒適,商務家用皆宜 - 天天要聞

40多萬拿下20款賓士GLE,豪華舒適,商務家用皆宜

賓士GLE自從M級化身而來,隨著這幾年更新換代成雙聯屏之後,銷量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憑藉著良好的乘坐舒適性和較大的內部空間,再加上不錯的公路行駛性能,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今天這輛賓士GLE 2020款 改款 GLE 350 4MATIC
藍色小Macan也要「年輕有為」,26萬開走保時捷圓夢? - 天天要聞

藍色小Macan也要「年輕有為」,26萬開走保時捷圓夢?

保時捷的Macan是旗下入門車型,但因為相對親民的價格即可成為尊貴的保時捷車主,不少車友對這台車都情有獨鍾。但即使是親民車款,Macan也沒有丟棄保時捷的運動基因,其底盤調校和操控感都得到了廣泛好評。今天要說的這輛Macan 2018款 M
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 天天要聞

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作者:kimsu「價格戰」無法讓任何玩家獨善其身,哪怕是BBA。這三大德系豪華品牌,曾以「價格堅挺」「身份象徵」等標籤屹立於汽車金字塔的頂端,如今卻紛紛放下身段,以「腰斬式」的降價幅度應對市場劇變,而這一切都是由電動化浪潮、自主品牌的強勢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