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2024年05月18日13:25:08 汽車 1593

最新車訊:

Influence Map智庫發布的氣候政策參與評估報告顯示,豐田鈴木馬自達等日本汽車製造商一直積極反對各國制定的汽車排放法規限制和汽車電動化政策;其中豐田汽車最為典型,其在所有參評的汽車製造商中排名墊底,並且還向一些對氣候變化持懷疑論的知名人士捐款,導致部分投資者的不滿。

評估稱豐田汽車已經成為阻礙科學氣候發展政策最大的障礙之一。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豐田汽車曾經多次公開表示不看好純電動汽車,聲稱混合動力汽車才是最優解;究其原因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供應有限,這是豐田汽車對外的解釋,那麼如何概括豐田汽車的選擇與態度呢?

想來非常簡單:

我能造好的就是最好的選擇,我造不好的就是最差的選擇,行業應該認同我的觀點而不是與我對立的觀點。

潛台詞無非就是這樣,豐田汽車無非是因為造不好新能源汽車而唱衰電動汽車,可是不論從能源變革的角度還是從節能減碳的角度來分析,亦或者從用戶用車成本的角度來解讀,豐田汽車的觀點都是非常狹隘的。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純電動汽車適合電力工業基礎完善的所有國家,也適合非常規燃料出產國的國家;通俗來說就是這種汽車適合所有「油比電貴」的國家,用價格更低的電作為汽車能源,對於汽車用戶而言可以有效降低車輛使用成本,何樂不為?然而此時必然會有人說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有限,可是並非所有的國家或地區都有地大物博的特點。諸如日本、韓國歐洲數十個國家,其國土面積都比較小,甚至有一台長續航純電動汽車可以在不充電的前提下跑完全國的存在,所以適合純電動汽車的國家或地區是非常多的。

反之,用車成本更高的混合動力汽車自然性價比不高,那麼一旦這些國家開始普及電動汽車,以打造混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為主的豐田汽車公司勢必會丟失巨大的市場份額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氫能是錯誤的選擇

豐田汽車最為重視的混動技術是增燃料電池技術,可是這種汽車的本質只是「增程汽車」;其採用氫燃料電池以氫氧反應的方式發電,隨後再通過三電系統驅動車輛行駛,這是典型的增程。

與其用氫能發電再用電能驅動車輛行駛,為何不直接給車輛充電?

除非加氫的時間比充電短很多,並且能夠在用車成本方面做到均衡。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但是給一台車加氫的時間雖然足夠短,可是加氫設備完成一台或兩台車的加註之後所需要的加壓時間卻要比充電時間還長;同時清潔制氫的方式只有電解水,而使用電解水制氫的耗電量是巨大的,製備足夠發1度電的氫需要消耗約3度電,這是巨大的浪費。並且氫能的儲存和運輸成本也非常高,最終造成氫能汽車的使用成本相當於2.0T的燃油動力汽車,遠遠超過純電動汽車。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豐田汽車的科技樹點錯了,可是豐田汽車卻總要鑽牛角尖;但是錯誤的選擇決定了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現在的一線汽車製造商普遍將電動化作為戰略技術發展方向,雖然有些車企因產業轉型節奏等因素而放緩汽車電動化的轉型速度,然而戰略方向依然沒有變化。

所以豐田汽車就算能收買一些立場相同的知名人士卻改變不了本輪行業與技術變革,現在的豐田汽車無疑是在螳臂當車。

智庫評價:日本車企阻礙氣候政策,豐田汽車首當其衝 - 天天要聞


天和Auto編輯,歡迎轉贊評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 天天要聞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當第二季度實際交付量比預期下限還少1.5萬輛,所謂「訂單持續湧入」的場面話,在資本市場眼裡已淪為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車近日公布的交付數據,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汽車行業激起層層漣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車 36279 輛,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 天天要聞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新款奇駿·榮譽版上市,共推2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1.98 萬起!國補好價 8.98 萬起!這價格實在很有殺傷力!同步還推出限時 8 打購車權益,買得起用得起!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奇駿車繫纍計銷量1.9萬輛,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2025款奇駿·榮譽來了,新車主要針對造型細節進行調整,內飾換裝12.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最新車機系...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 天天要聞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約 38.4122 萬輛汽車,同比下降 14%,為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下滑。由於這一數據好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其股價上漲近 5%。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萬輛,生產 41.0831 萬輛。關鍵數據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總交付量:384,122 輛;2025 年第二季度總產量:410,244 輛。根據 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