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補貼政策退出充電領域後,將導致充電價格上漲,從而會影響到純電車型的銷量。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中的佔有率已達31.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在國內的銷量為773.6萬輛,全年銷量滲透率為35.7%。
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從銷量數據看,混動汽車與純電汽車之間的銷量佔比已突破2022年度的2:8,並在2023年的2月份達到了3:7的比例,如今此比例正在繼續縮小且朝著4:6的方向發展。
圖1 2023年度純電與插混銷量佔比
分析此兩類車型的銷量佔比發展趨勢我們可得出:插混汽車的銷量佔比呈現上升趨勢,而純電汽車的銷量佔比開始呈現逐月下降的趨勢,其趨勢如下圖所示。這說明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滲透率逐年提升的前提下,用戶對於純電汽車的喜好正在趨緩,而相對的是,用戶對插混汽車呈現出了較之以往更濃厚的興趣。
圖2 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發展趨勢
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如充電時長、充電基礎設施完善度、油電成本等等。本文為分析新能源汽車在後續發展中插混與純電可能的佔比趨勢,我們將從用車成本的角度出發,與諸君共同討論這兩種車型在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二、傳統汽車用車成本發展歷程
在傳統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燃料是來源於汽油、柴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此燃料的價格便初步決定了傳統汽車在用車過程中所需付出的第一成本。同時由於車輛在運行過程中需相關道路基礎設施的支持,而此相關設施的建設費用往往會通過用戶進行分攤,為此國家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對應用了道路基礎設施的車輛進行一定費用的收取,如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公路養路費等,此部分費用便成為了用戶在用車過程中的第二成本。
而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國內汽車的保有量急劇上升,所以有必要對相關收費流程進行簡化,為此國家又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對部分費用以稅收的形式進行收取,如2009年1月1日實施的廢除公路養路費,而代之以燃油附加稅。此規則的變更雖讓第二成本得以降低,但由於稅的增加,讓第一成本得以有了較大的漲幅。
圖3 養路費被稅取代
除此之外,車輛每年的保險等費用亦是用車成本的一部分,在此我們稱之為第三成本,由此便形成了當下傳統汽車在用車過程中主要的成本費用,可對此車輛用車成本以圖示進行示意,如下:
圖4 傳統汽車主要用車成本
三、新能源汽車用車成本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由於主要燃料的變化,同時基於當下相關政策的支持,用車成本的構成也發生了一定變化。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的滲透率,部分省市也會出台相關政策以降低用戶的用車成本,如對高速過路費用進行部分折扣等,對於此類車型的用車成本以圖示可如下示意:
圖5 新能源汽車主要用車成本
四、充電補貼對新能源車型發展的影響
而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純電與插混的銷量佔比發展往往與用車成本息息相關。在當下,新能源汽車還處於對傳統汽車替換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加快其滲透率,在用車成本方面國家、地方政府通過相關政策的出台,會對充電基礎設置的建設商進行一定補貼,如在設備方面以功率為基準進行費用補貼,在充電費用方面,對輸出的每一度電進行補貼,在場地方面按比例進行一定費用的補貼,以此來提升運營商的建設積極性並讓終端用戶獲得實實在在的低電價福利。
以上海為例,其在所發行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中便指出,『對充電設備給予30%-50%的補貼,對充電站點和企業給予0.05-0.8元/千瓦的度電補貼』。有了相關政策的支持,便可將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費用降低下來,從而提升純電動汽車的銷量。
圖6 相關政策
在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政府對於充電樁的建設、運營補貼政策將會如給到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那般,定會在適當時候選擇退出,若沒有了補貼政策的支持,這些充電基礎設施的運營企業為了盈利必然會在現有電價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漲幅。
同時,當下從電網輸出到充電樁的電價實際上只包含了最基本的電價部分,而未含有『公路養護費』。在燃油時代,養路費可轉換為燃油附加稅,那麼在電動化時代,此費用應也有可能在未來轉化為『電力附加稅』。如此一來,在多種附加費用的疊加之下,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價格得到較大幅度的上漲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圖7 補能成本變化
若以早期的汽油/天然氣等燃料價格跟後來增加了相關稅收政策的漲幅後價格作為近似類比的話,未來度電的充電價格上漲幅度或可達到2倍以上,如此一來,新能源汽車的用車成本將會大大提升。
又在直流車樁比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車輛補能便捷性問題一直阻礙著純電動汽車銷量的提高。在此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具有低油耗的混動車型其在銷量增速上(於2022年2月份起,混動增速已超純電),相較於純電車型而言,或將兩者的差距再擴大。而此產生的結果將會是插混的年銷量佔比會逐漸接近甚至超過純電車型。
五、總結
用車便利性與使用成本是大多數用戶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所需考慮因素,在未來隨著充電運營補貼的退出,將會讓度電成本得以較大幅度的提升,那麼以低補能成本為優勢的純電車型在使用上將不如插混車型。同時由於動力電池成本高的原因,插混車型可在保持同等車輛性能的前提下,依託於相對低的動力系統成本,可讓整車售價更低。
結合插混在購買成本以及使用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在未來,廣大普通用戶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將其作為首要考慮對象或也可預見。綜上所述,在插混的銷量增速已超純電的背景之下,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待充電補貼退去後,其發展狀況應會較之現在更好。
公眾號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