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電動汽車搭載了鋰離子、鎳氫和磷酸鐵鋰等電池,但我們對最新的固態電池了解多少?每天都有越來越多關於固態電池的討論,包括豐田和現代在內的幾家汽車製造商對該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固態電池有望比當今的 EV 電池技術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使用固態電池,汽車製造商可以選擇使用與今天相同尺寸的電池來提供更長的行駛里程,或者可以使用更小的電池來製造更輕、駕駛起來更有趣的電動汽車。對於消費者來說,固態電池將是一次巨大的升級。
但這種新的儲能形式是什麼,它是如何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它將如何顛覆當前的電動汽車行業?
固態電池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作為儲存和分配能量的主要來源。這種設置與鋰離子電池有很大不同,例如,鋰離子電池使用液體或聚合物凝膠電解質來實現相同的功能。而固態電池可以由原硅酸鋰、玻璃、硫化物和名稱複雜的元素(如碘化銣銀)製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沒有多大意義,但是這些元素不同於使用石墨、鋰鹽和鈷等更傳統的鋰離子電池。
固態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哪個更好?
當今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新型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先進,但它們也有缺點。鋰離子電池如果損壞可能會引起火災,如果嚴重過載會造成危險。與此同時,固態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多項優勢,包括更高的能量密度(比鋰離子電池高 2.5 倍)、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快的充電時間。但是固態製造商面臨著一個大問題:成本。
目前,固態電池的生產成本遠高於鋰離子電池。市場分析師預測,到 2026 年,固態電池的價格將在 400 美元/千瓦時至 800 美元/千瓦時之間。到 2022 年,鋰離子電池的成本估計為 132 美元/千瓦時。因此,即使在三年後,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固態電池的價格也可能比今天的電動汽車電池貴三到五倍。
固態電池不僅面臨更少的安全風險和更高的能量密度,而且地球的環境也更好。一項歐洲電動汽車研究機構發現,與更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可以將車輛的碳排放減少多達 24%。這是因為固態電池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來產生更多的能量。
麻省理工學院表示,要生產鋰離子電池,電池生產顯然比製造內燃機需要更多的材料。使用硬岩採礦技術來獲取礦物,每開採一噸鋰,就會排放大約 15 噸二氧化碳。以配備 80kWh 電池組的特斯拉 Model 3為例,如果使用固態電池,可能會因此減少多達 16,000 多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雖然從地球上採購礦物需要大量的能源和二氧化碳,但製造電池也需要大量的熱量,通常只有燃燒更多的化石燃料才具有成本效益。
多人認為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對環境更有利,當涉及到駕駛時的二氧化碳排放時,它們顯然會更環保,但這些汽車的製造和生產仍有一段路要走。製造商將固態技術應用於量產汽車還為時過早。
寶馬計劃在2023年開始在汽車中測試固態電池,但這項技術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來不斷完善。以色列電池開發商StoreDot在 2022 年 11 月表示,認為固態電池距離量產汽車的廣泛使用還有很多年。
雖然這只是一個估計,但像本田和日產計劃儘快上市。本田將斥資 3.01 億美元建設固態系統試驗生產線,而日產計划到 2028 年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
話雖這麼說,到 2030 年,鋰離子電池可能會變得更複雜、更安全且續航里程更長。十年後固態電池有沒有機會入局還真的是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