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豐田車操控好,你可能會想到86、supra、這小意思跑車。最不濟也得是豐田銳志這樣的後驅六缸車。
但實際上,真正開過這些車的人,不會在操控上找到什麼形容詞,更多的是一種信仰。
你很難想像一台豐田suv,開起來擁有紮實的操控感,就是十幾年前那種德國車的感覺。是的,如今德國車開起來都跟日系沒什麼區別了。
但如果你試駕過豐田首款純電平台的suv——bz4x,可能會讓你對豐田的操控感有了新的認知。
一言以蔽之,開起來的感受就是「換個l標就是雷克薩斯」。
但說實話,我開過的雷克薩斯都沒有這台車的底盤紮實,無論是不是tnga的平台產物。
bz4x的外觀並不出奇,跟同平台出品的雷克薩斯rz相比,設計感要收斂得多。但稜角分明的造型,依舊跟其他豐田車劃清了界限。
如果在路上看見,可能有人會以為這是全新一代的rav4或威蘭達,但實際上,這款車的軸距是2850mm,跟漢蘭達一樣。
因此五座設計的bz4x無論是後排腿部空間還是後備箱空間,都大的不講道理。相信今年興起了露營愛好者,對這款車會感興趣。
如果說bz4x與雷克薩斯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內飾用料了。沒有走奢華范兒,但也絕不是過去豐田那種塑料感。
用料與設計非常契合,可以說這個設計,如果配上真皮內飾反倒不高級了。尤其是副駕駛檯面的用料,親手摸一下,你會覺得這東西就不應該是「軟的」。
言歸正傳,之所以說bz4x開起來德味兒十足,那真的操控的緊湊性極強,轉向沒有任何拖泥帶水。
這當然要感謝電池底盤的設計方案。本來tnga的宗旨就是降低重心,而etnga的電池更是將底盤的重量增加了,整車重心更加偏低。
而保護電池倉的框架設計,也讓這款車的剛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從而在操控感受上,讓我回想起來當年原汁原味的德系操控感受。
有意思的是,bz4x作為一款純電動車,開起來沒有任何電池車的那種一竄一竄的感覺,也沒有擾人的電流聲。因此如果你不告訴身邊人,對方一定以為這是一款汽油車。
這裡不得不說,豐田把產品定位玩兒得非常清楚明白,根本沒有刻意去強求電動車的加速感受,作為一款19萬起售的家用電動suv,實用舒適比起步加速的推背感更重要。
拋開品牌、定位、價格這一切元素,單論它是一台電動車,我認為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比其他任何一台電動車都舒服,尤其是乘客,絕對不會暈車。這是其它電動車都做不到的。
我甚至可以武斷主觀的說:就為了乘坐者不暈車,bz4x幾乎就是不二之選。
當然,廠商似乎並沒有在銷售話術上說這一點。廠商更願意選車的是它的「冗餘電池」設計。
簡單的說,就是bz4x標稱的續航里程,要比實際里程少,這與其它電動車的續航宣傳正好相反。
豐田認為,電動車的續航焦慮不在於電池的大小,而是在於最後100km,車主不知道電動車什麼時候會突然「停車」。
要知道,很多汽油車非常費油,續航也就是400多公里,但車主不會焦慮,因為車主知道,哪怕油表見底,續航顯示為0,車子還能減持幾十公里,找到加油站。
而一般的電動車,如果續航剩下100km,那麼該車很可能在100-0的任何一個區間突然將電耗光,然後關機。
而bz4x則做到了將續航耗光到「0」後,還能再跑20km左右,讓你有時間找充電樁,從而真正消除續航焦慮。
好吧,作為電池車,即便是續航焦慮得以「解決」,但電池總會衰減吧,隨著電池的衰減,續航也會下降,依舊是焦慮。
但豐田也想到了這一點,冗餘電池技術,還在電池組裡隱藏了「冗餘鋰預埋」技術。
就是說,鋰電池的衰減雖然有很多因素,但結果主要是鋰元素的損失,導致存電量下降。然而bz4x的「負極預埋鋰元素」,讓鋰電池只要有消耗,就自動補充新的鋰元素,從而保證延緩鋰電池電量衰減。
白希文總結:
雖然這次試駕的是廣汽豐田bz4x,但不得不說,這是電動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新體驗。從駕駛感受到電池技術,都解決了整個新能源車「焦慮問題」。
就性價比而言,19.98萬元的起步價,能夠享受到不暈車,0公里續航就已經值回票價了。畢竟這車全系標配了l2級自動駕駛,以及全新的中控智能系統,你並不會因為買「丐版車」而失去這車的核心價值。對於家裡有老人和小孩乘客的欲購者來說,真得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