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皇帝,為何四次出家當和尚呢?他一生建了無數的寺院,為何達摩祖師仍說他一點功德也沒有?36年不近女色,他還規定和尚不能吃肉,就是這樣一位被稱為「菩薩」的皇帝,他最後又為何被活活渴死呢?
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據說他是西漢名相蕭何的第25世孫,公元495年,北魏十萬大軍來犯南齊,蕭衍負責此次抵禦外敵的任務,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擊退了北魏軍隊。憑藉著顯赫的出身以及卓越的戰功,蕭衍很快便官至雍州刺史,他擁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後來,南齊的皇位傳到了蕭寶卷的手中,可是這個人性格有缺陷,他有點口吃,還沒事愛捉老鼠玩,更要命的是這個人喜歡亂殺大臣,弄得朝中人心惶惶。蕭衍看這傢伙已然無藥可救,於是他發動了兵變,殺了蕭寶卷,扶植了蕭寶卷的弟弟蕭寶融繼位。可是僅僅一年後,手握大權的蕭衍他就坐不住了,他想要自己當皇帝,於是他逼迫蕭寶融禪位給自己,蕭衍篡位稱帝後改國號為「梁」。可是蕭衍並沒有放過禪位給自己的前朝皇帝,而是派人將年僅15歲的蕭寶融殘忍殺害。說起來蕭寶卷和肖寶融可都是蕭衍的侄子,這家族自相殘殺,對於蕭衍個人而言,這也許是他一生都贖不完的罪。
此時對於蕭衍來說,除了如何贖罪,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維護新生的梁朝。畢竟從三國時期開始,一直到南北朝,大大小小的朝代更迭就像是走馬燈一樣太快了。此時恰好在中國大地上,佛教越來越興盛,於是蕭衍就在自我救贖與國家治理上找到了一個契合點,他決定把佛教定為國教,這樣既能用佛教進行自我修行,以贖去犯下的罪孽,同時又能用佛教控制人們的思想,以穩固新生的政權。
就這樣,在國家力量的倡導下,一座座的寺院是拔地而起,蕭衍不但要建寺院,而且他還親自出家當和尚。蕭衍先後四次進入同泰寺出家,大臣們沒有辦法了,只好去寺院請他上朝。可是蕭衍卻說我已經出家當了和尚,世間之事再與我無緣,這讓大家很是著急啊。最後大臣們,就一塊兒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捐錢給寺廟,然後把皇帝贖出來。可是這樣的戲碼竟然前前後後演了四遍,真是讓人瞠目結舌啊。
蕭衍在治理國家上有功也有過,南朝在他的治理下曾經強盛一時,可是瘋狂建寺,後來竟然導致國庫虧空,唐朝時期杜牧有首詩,就是這樣形容那個時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見當時是建了多少座寺院啊。
對於蕭衍來說,看似真心在修行,可能他只是想贖罪,又或是穩固政權。修行期間,他嚴格按照佛家的清規戒律要求自己,他36年不近女色,不飲酒,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只吃素不吃葷,據說和尚食宿的規定就是來自於梁武帝。
那他真的得到佛祖的原諒了嗎?看看他的結局你就知道了。 84歲高齡的蕭衍終於到了迎接審判的時候了,他鬼使神差地接納了一個東魏的叛徒侯景,果然,侯景再一次叛變,一舉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
梁武帝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兒,他就成了侯景的俘虜,被軟禁在宮中,過著非人般的生活。有一次,饑渴難耐的梁武帝祈求士兵給他一口水喝,可是士兵都不給他,最終他慘死宮中,享年86歲。
一生建了那麼多的佛寺,給佛祖磕了那麼多頭,難道梁武帝都不能功過相抵嗎?也許功是功,過是過,「功」讓他活了86歲的高齡,「過」讓他未得善終。
據說梁武帝曾經問禪宗初祖達摩自己有沒有功德,達摩回答說:「沒有」。梁武帝問,我建了那麼多的寺廟,難道一點功德都沒有嗎?可是達摩堅定地搖了搖頭。也許梁武帝做的那些事能稱之為是福德,而不能稱之為是功德。功德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是不求回報的,是自然天成,別無所求的,而帶著目的去修行,往往只是自欺欺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