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是到中國傳播說一切有部阿毗曇學說和禪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
安世高,本名清,原為安息國太子。自幼信奉佛教,當其將即位時,出家修道,而讓位於其叔。他精研阿毗曇,修習禪定,遂成一代大師。
在這裡介紹一些阿毗曇,其要點是根據有部諸論的義旨,特別是依法勝《阿毗曇心論》及法救《雜阿毗曇心輪》的綱領,以四締組織一切法義,並闡明我空法有及法由緣生而有自性之義。
安世高與漢桓帝建和初年(147),輾轉來到洛陽,不久即通曉華語。那時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已有相當時期,在宮廷內和社會上都有一些信徒。他們雖然主要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實修行的要求。安世高就為他們譯出有關止觀法門的種種經論。安世高的翻譯工作大概到漢靈帝建寧年間(170年左右)為止。隨後,他遊歷了江南豫章、潯陽、會稽等地,後來各地就流傳有關他的神奇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安世高以命抵命償還前世債務的故事。
這個故事記載於《高僧傳》中。安世高一直記著自己的前世。他說他的前世也是個出家人,當時他有一個同學,嗔恨心非常大。在托缽行乞時,只要施主的布施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心生怨恨。安世高的前世曾經數次勸說他,讓他改改脾氣,但是這個同學始終沒有絲毫的悔改,依然我行我素。
安世高的前世看到同學這樣,嘆了一口氣,對他同學說,「你死後一定會化作醜惡的異形,到時候我若是得道的話,一定要度化你。」
說罷,安世高的前世便去了廣州。當時的廣州正值賊寇作亂,其中有一個少年一遇到他就說:「我總算等到你了!」於是便拔刀向安世高的前世砍去。對此,安世高的前世並沒有躲避,只是淡然一笑,引頸受戮。臨死之前,他說:「我以前欠你一條命,所以特地遠道而來,償還宿債。你現在憤恨不平的樣子,正是以前積累的怨氣。」
安世高的前世死後,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後來他又來到中國,完成了譯經的工作。隨後,他準備去廬山,去度化昔日的同學。
一路無話,安世高很快便來到廬山下的宮亭湖邊。他聽說這裡有一座神廟,特別靈驗。有一天,廬山附近的人到神廟祈求福祉,安世高則在船上等候,神廟的廟神趁機對這些人說,「船上有一位修行的沙門,你們也請他到廟裡來。」眾人非常驚愕,慌慌忙忙到船上請來安世高。
廟神看到安世高,對他說,自己其實就是那個同學,因為生前瞋恨的罪業,今世墮落為異形。如今壽命已經快要結束,死後龐大的醜陋的軀體肯定會污染清澈的湖水。於是廟神決定找個地方待死。不過,因為擔心死後墮入地獄,廟神希望安世高能夠幫助他超度一下。
聽罷,安世高微微一笑,對廟神說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便是來超度他。接著他讓廟神現原形。原來,廟神是一隻大蟒蛇,龐大的身軀若長城一般,人們根本不知道它有多長。安世高看到之後,連忙念佛經超度,大蟒蛇淚如雨下,須臾間隱身不見。
黃昏時,有一位美少年,登上船板,長跪在安世高面前,並接受安世高的祝願,隨後消失無蹤。安世高對同船的人說,這個美少年便是廟神,他已經舍離蟒形了。
後來,人們在山西的草澤中,發現了一隻巨大的死蟒蛇。據說,這就是美少年的前世。
在超度完大蟒蛇之後,安世高又到達廣州,尋找前生殺害自己的少年。
當時的少年,已經變成白髮皤皤的老人。安世高對老人述說數十年前償命的事,並追敘多生以前的業緣。老人聽後淚如雨下,兩人握手言歡,前世的冤讎盡消。
安世高說:「我還有殘餘的罪報,現在我應當趕往會稽,來償還過去世的命債。」
老人追隨著安世高到達會稽。剛剛進入市鎮,恰巧遇到一片打殺的亂事,霎時只見滋事者誤打安世高的頭部,安世高即刻倒地身亡。
老人目睹安世高兩次赴死,又想到其中的因果道理,於是開始精進學佛,逢人便說自己的親身經歷。
安世高的名聲因此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