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2022年10月11日19:47:46 佛學 1974

永嘉玄覺禪師悟道因緣

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 天天要聞

  永嘉玄覺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俗生戴,溫州人。玄覺禪師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於天台止觀法門,日常於四威儀中,常住禪觀。後因讀誦《維摩詰經》,發明心地,但沒有人為他印證。

  一個偶然的機會,六祖慧能禪師的弟子東陽玄策禪師,前來永嘉,拜訪了玄覺禪師,二人相談甚歡。玄策禪師驚訝地發現,玄覺禪師雖然出身於教下,但是他的出語卻暗合祖師禪之妙旨,於是便問:「仁者得法師誰?」

  玄覺禪師道:「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玄策禪師一聽,便乘機點撥道:「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以前,無師自悟,是可以的),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儘是天然外道。」

  玄覺禪師於是央求玄策禪師道:「願仁者為我證據。」

  玄策禪師道:「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玄覺禪師於是隨同玄策禪師,跋出涉水,來到曹溪,參禮六祖大師。

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 天天要聞

  初見六祖,玄覺禪師並不禮拜,而是繞床三匝,然後振錫而立。

  六祖見玄覺禪師這種氣概,便故意試探道:「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玄覺禪師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為了解脫,我顧不得這些小節了。]

  六祖道:「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玄覺禪師道:「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六祖一聽,便印可道:「如是!如是!」

  玄覺禪師這才具足威儀,大展禮拜,然後準備告辭。

  六祖挽留道:「返太速乎(你回去不是太快了點嗎)?」

  玄覺禪師道:「本自非動,豈有速耶?」[自性本來無來無去,哪有快慢之分?]

  六祖於是便追問道:「誰知非動?」[你說本自非動,那麼究竟是誰在知道非動的?]

  玄覺禪師道:「仁者自生分別。」[能知和所知,都是您自己在妄生分別。]

  六祖道:「汝甚得無生之意。」[這句話看起來是首肯之語,卻暗中藏鉤。若存有絲毫的法執或者說有所得心在,即被它鉤卻喉嚨。]

  玄覺禪師道:「無生豈有意耶?」

  六祖道:「無意誰當分別?」[此處的「無意誰當分別」和前面的「誰知非動」。都是殺人刀活人劍。既能殺人又能活人。]

  玄覺禪師道:「分別亦非意。」[此處的「分別」非前七識之妄想分別,乃「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之現量直觀,亦即《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見玄覺禪師見悟透徹,不留痕迹,遂讚歎道:「善哉!善哉!少留一宿。」

  於是,玄覺禪師便答應在曹溪住一晚上。時人因此而稱他為「一宿覺」。

  得到六祖的印可之後,第二天,玄覺禪師便下山,回到溫州,在那裡開法接眾。一時學者輻湊,法席興盛。

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 天天要聞

  玄覺禪師生前著有《證道歌》一首及「禪宗悟修圓旨」一篇,後由慶州刺史魏靖編緝並作序,自淺入深,共成十篇,合曰《永嘉集》,刊行於世。千百年來,該書一直被人珍為叢林瑰寶,堪當修行人的指路明燈。

  玄覺禪師圓寂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十月十七日,春秋四十九歲,謚無相大師。

  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與三祖的《信心銘》、牛頭法融禪師的《心銘》以及六祖《壇經》中的幾首《無相頌》,言簡而意賅,見地圓融而透徹,是修行用功的絕佳指南。無論是修禪修凈還是修密,若能具此正法眼藏,修行必能少走彎路。現時代的學佛者,雖去聖日遙,若能將這些偈頌爛熟於心,時時提撕,時時品味,必能大開智慧之眼,免被他人所瞞。

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 天天要聞

現按詩韻及義理,將《證道歌》分為六十三節,附於次,供讀者背誦:

  1.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3.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4.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5.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6.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7.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8.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9.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10.凈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11.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槃路,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

  12.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13.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14.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15.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16.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17.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非但我今獨達了,恆沙諸佛體皆同。

  18.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19.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20.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21.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22.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優遊靜坐野僧家。閑寂安居實瀟洒。

  23.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24.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25.但得本,莫愁末,如凈琉璃含寶月。即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26.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去霞體上衣。

  27.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28.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29.心鏡明,鑒無礙,廊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30.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盪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31.舍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認賊將為子。

  32.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33.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34.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山醍醐我常納。

  35.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36.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37.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38.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39.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40.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

  41.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42.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43.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44.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45.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46.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

  47.旃檀林,無雜樹,郁密森沈師子住。境靜林間獨自游,走獸飛禽皆遠去。

  48.師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49.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50.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墮。

51.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52.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53.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勿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54.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55.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56.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

  57.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58.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瑩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59.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恆沙也無極。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憶。

  60.法中王,最高勝,恆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了者皆相應。

  61.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62.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

  63.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禪門修行的絕佳指南《證道歌》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