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2022年10月04日23:58:18 佛學 1447

  佛教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南京是中國最早傳播佛教文化的地區之一,自古便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近代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見,當年佛教之盛行。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悠久,名勝古迹遍布,不乏著名的寺廟古剎。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南京人素有憨厚實誠、包容大氣、樂善好施,遇事從容的鮮明特點,遇到 天大的事,南京人以一句「多大事啊」,就這麼雲淡風輕地過去了,那種從容松馳的感覺,在國內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我在想,這與南京佛教盛行、寺廟眾多,普羅大眾受佛家文化慈悲善良、從容平和的基因熏陶浸染有很大關係。

那麼,你知道南京比較出名的寺廟有哪些嗎?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細數慢敘南京那些有名有了特色有故事的寺廟。篇幅有限,今天和大家先聊聊三處名寺,下一期和大家談談大報恩寺、宏覺寺、毗盧寺。

1.南京棲霞寺棲霞區棲霞街88號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中峰西麓,又稱棲霞古寺,三面環山,北臨長江,始建於南齊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與浙江台州國清寺、湖北荊州玉泉寺、山東濟州靈岩寺並稱為佛教「四大叢林」佛教「三論宗」的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在中國佛教史上十分重要。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南齊永明二年,平原居士明僧紹隱居江乘攝山(即棲霞山),因舍宅為棲霞精舍以居之,是為棲霞寺之始;南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三論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淵源於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觀宗,三論宗以《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主要典據,由鳩摩羅什翻譯,流傳中國);隋朝高祖時期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朝高祖時期時稱功德寺,規模宏大,高宗時期御制明徵君碑,因敕改功德寺為隱君棲霞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賜額稱棲霞寺;1983年4月,棲霞寺被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同年創建中國佛學院。

棲霞寺建築依山勢層層上升,格局嚴整美觀。寺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色草坪,有波平如鏡的明鏡湖和形如彎月的白蓮池,四周是蔥鬱的樹木花草,遠處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氣清新,景色幽靜秀麗。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彌勒佛殿、毗盧寶殿、法堂、念佛堂、藏經樓、鑒真紀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後有千佛岩等眾多名勝。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明徽君碑,是初唐為紀念明僧紹而立,碑文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書法家高正臣所書,碑陰「棲霞」二字,傳為李治親筆所題。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貴文物。

進入山門,便是彌勒佛殿,殿內供奉袒胸露、面帶笑容的彌勒佛,背後韋馱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級而上,是寺內的主要殿堂棗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高達10米的釋迦牟尼佛。其後為毗盧寶殿,雄偉莊嚴,正中供奉高約5米的金身毗盧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釋侍立左右,二十諸天分列大殿兩側。佛後是海島觀音塑像,觀世音佇立鰲頭,善財、龍女侍女三旁,觀音三十二應化身遍布全島。堂內塑像,工藝精湛,入化傳神,令人讚歎。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過了毗盧寶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經樓。藏經樓左側為「過海大師紀念堂」,堂內供奉著鑒真和尚脫紗像,陳列著鑒真第六次東渡圖以及鑒真和尚紀念集等文物。寺內還新建了玉佛樓,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鑿精細,裝金著彩,是台灣僧人星雲大師捐贈的。

舍利塔,在寺外右側,是南唐遺物,長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距今已1400多年歷史,為中國最大的舍利塔棲霞寺內最有價值的古建,建於隋仁壽二年(602年),七級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約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欄杆,基座之上為須彌座,座八面刻有釋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圖」,有白象投胎、樹下誕生、九龍浴太子,出遊西門、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槃。寶塔圖像嚴謹自然,形象生動,雕刻十分精緻,構圖頗富有中國畫的風格,為中國五代時期佛教藝術的傑作。歷經千年風雨,雖有部分石檐毀墜,仍巍然屹立,成為金陵佛氣極盛的見證。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大佛閣。又稱三聖殿,供無量壽佛,為南齊時代開鑿,位於舍利塔東。佛像坐身高十點八米,連座高十三點三米,觀音、勢至菩薩左右立侍,高十一米。佛像的衣褶風格,頗似大同雲岡石窟之佛。原為舍利塔旁的兩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與洛陽龍門石佛相似,亦為中國佛教藝術黃金時代的絕世珍品。棲霞寺為唐代鑒真和尚足跡所至之處,寺內藏經樓院內設「鑒真和尚紀念堂」,供奉著1963年日本代表團訪問南京時贈送的一尊鑒真和尚脫胎塑像。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千佛岩。大佛閣後,舍利塔東,無量殿後山崖間,是千佛岩,有「江南雲崗」之稱,是中國唯一的南朝石窟。據《棲霞寺碑》載,南朝齊代明僧紹死後,其子仲璋與沙門法度首先在西峰兩壁上鐫造無量壽佛及觀音、勢至兩菩薩。相傳佛像雕成後,在佛龕頂上放出光彩,於是,齊、梁的貴族仕子,風聞而動,各依山岩的高下深廣,在石壁上鑿雕佛像。歷代開鑿了七百尊佛像。梁代臨川王蕭宏將佛像加以裝飾,金碧煥然,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傑作。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無量殿。為千佛岩最早最大的佛龕。無量壽佛居中,兩側分侍觀音、大勢至,造像身段勻稱,線條流暢。三佛衣褶作風與雲岡石窟酷似,而開鑿年代比雲岡石窟還早十七年。造像精緻古樸,可與大同、龍門比美,其價值在於保存了南朝佛像的原韻,在江南尤其罕見。千佛岩有一尊「佛」,絕無僅有,即三聖殿左側的「石公佛」。他的形象是一位開鑿佛像的工匠的造像,一手舉錘、一手拿釺。傳說當年開鑿到最後一尊佛時始終無法完成,錘輕了鑿不動,錘重了石頭就會崩裂,沒辦法石匠跳進佛龕變成了這尊佛,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後人為了表達對工匠的懷念之情。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自古以來,棲霞寺因風光秀麗的棲霞山,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來此遊歷,其中乾隆帝五次南巡皆駐蹕棲霞寺,撥幣增建法幢,達二千餘間,殿閣宏麗,冠絕東南。如今每逢秋季時,來此遊玩的人非常多。這是中國四大賞楓之地、江南第一賞秋之地自明代以來就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棲霞丹楓」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棲霞紅葉種類很多,尤以楓香為主,包括紅楓、雞爪槭、三角楓、羽毛楓、櫸樹黃連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茂密的樹林與清溪流水,妙趣橫生。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當秋風吹拂,金黃的銀杏葉、火紅的楓葉便點綴著遊人的身上、地上,落進秋天的記憶里,讓人留連忘返,在秋天裡澄明。

2.雞鳴寺:玄武區雞鳴寺路1號

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佔地面積達5萬平米,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其實雞鳴寺的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建康(今南京)時就居於此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自古就有「南朝之一寺」和「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足見其不同凡響。遊客不斷,景色很美,是南京十大著名景點之一。在南朝時期,它是中國的佛教中心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關於雞鳴寺的來歷,有一個歷史傳說,在很久以前,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著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經常噴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極大。玉皇大帝知道後,派天宮中報曉的金雞下凡對付蜈蚣。金雞到了凡間,站在北極閣山頂,沖著蜈蚣精一聲啼叫,蜈蚣精被這震耳欲聾的啼叫聲嚇得匆忙逃脫,人們只見北極閣山頂霞光中有一隻金雞昂首挺立,氣概非凡。可是,不甘失敗的蜈蚣精又衝上山頂,瘋狂地噴吐更濃的毒焰,金雞飛奔過來,一口咬住蜈蚣精,蜈蚣精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人們為了紀念為民眾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那座寺廟稱為是「雞鳴寺」。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寺院內的建築依山勢而建,沿山勢層層遞高,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樓、韋馱殿、志公墓、藏經樓、念佛堂、藥師佛塔胭脂井豁蒙樓景陽樓等主要建築。大雄寶殿內奉祀三寶佛,外山門、三大士閣、鐘鼓樓、禪房、素菜館等。山門牌坊「雞鳴寺」由著名書法家、前中國協會長趙朴初所題。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雞鳴寺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雞鳴寺的觀音菩薩與眾不同。其他寺廟的觀音都是坐北朝南,雞鳴寺的觀音像卻是坐南朝北。為啥觀音要倒坐?菩薩面前的對聯一語道破:問大士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觀音大士不忍看眾生之苦,讓大家驀然回首覓知音。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朱自清在《南京》里,頭一個寫的就是雞鳴寺有很多的著名人物與雞鳴寺的歷史故事或傳說有關,如,「菩薩皇帝」梁武帝與同泰寺的淵源,達摩與同泰寺的密切關係,朱元璋敕建雞鳴寺的史實,康熙、乾隆二帝與雞鳴寺的關係,趙朴初與雞鳴寺密切關係等等。

隱於鬧市,落于山林,文人遊覽雅集,首選豁蒙樓」,豁蒙樓是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為紀念其門生「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修建的,"豁蒙"一詞源自杜甫詩中的"憂來豁蒙蔽"句豁蒙樓是雞鳴寺的最高點,登臨此處,憑欄望去,重巒疊嶂,煙嵐縹緲,紫金山色、玄武水光盡收眼底,適宜泡一壺茶小坐,暢發心神,豁然開朗。張之洞題:「勝地何常經浩劫,斯樓不朽奈名傳」。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雞鳴寺活在古今文人墨客的詩詞書畫里,胡適吟詩雞鳴寺的豁蒙樓「豁蒙樓上同坐;月在鐘山頂上,照見我們三個。我們吹了燭光,放進月光滿地;我們說話不多,只覺得許多詩意。」作為新文化領袖的他春風正得意時,樓里也充滿了詩意。郭沫若曾著大褂到雞鳴寺求籤題詞,徐悲鴻筆下畫出美麗多姿的雞鳴寺,現在雞鳴寺對面還有一個徐悲鴻畫院。梁啟超題:「江山重疊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余光中、星雲大師也曾來拜謁過雞鳴寺。所有這些,一時是說不完的。你只有來過,看過,聽過,品過,深呼吸過,才能感受到那股人文的氣息、文化的味道。

雞鳴寺的香火極為旺盛。據載,遠在江寧方山的百姓都會到到雞鳴寺來進香許願,甚至有條河就叫進香河。聽生活在南京的朋友說:自己的姻緣就是來這裡求得來的,可想而知,這裡承載了多少人對於姻緣、功名、學業的渴望。在豁蒙樓東的景陽樓,有一副有趣的對聯:「雞籠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副對聯包含著關於雞籠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遺迹的故事。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藥師佛塔

胭脂井南朝陳景陽殿之井,隋開皇九年,隋文帝發兵滅陳,隋軍攻入台城之時陳後主與其妃張麗華孔貴嬪藏入胭脂井,後被隋兵發現而成為俘虜,故又名辱井。俗雲「石井欄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色,故名「胭脂井」。 宋朝進士曾鞏寫了《辱井銘》,銘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這裡留詩一首:「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當春天遇見雞鳴寺,當雞鳴寺遇見櫻花時,碰撞出南京最美的春天,讓人潮人海留連打卡,驚艷了整個南京。夜晚在浪漫的櫻花樹下遙望燈火通明的雞鳴寺,美得不可方物。古樸黃牆映襯下的櫻花,繁花似錦,千嬌百媚,有種讓人震撼的美。也許道路不太寬且彎曲的原因,夾道的櫻花有一種突如其來,滿目燦然的視覺衝擊,看的人心底都是溫柔的。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人人皆知曉的《新白娘子傳奇》就是在這裡取景的,當時因雷峰塔還未建成,於是用的雞鳴寺中的藥師佛塔來拍攝的關於雷峰塔的場景。

在雞鳴寺這塊風水寶地上,彷彿凝聚了無數的風雲變幻,聯結著南京城的前生今世,感化著此地的芸芸眾生。它令人在體味絢爛美麗之後歸於寧靜,又令人在洞察歷史現實的長廊後百感交集。當佛樂鐘聲在耳邊響起,當湖景山色爭相入眼,當風雲故事被反覆回味,你心中那道被長久蒙蔽的靈光,也終會像櫻花在某一個時機豁然綻放,帶來一整個春天。

3.靈谷寺:玄武區靈谷寺路2號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它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佛教高僧寶芝而建的「開山精舍」,始建於南梁天監十三年(514年)。明朝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將其命名為「天下之一禪林」,為明代三大佛寺之一。《金陵梵剎志》將其與大報恩寺天界寺並列為大剎。明代靈谷寺在上元、江寧、句容、六合等地所擁有的地產,總共達 34000餘畝。明朝還把棲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劃歸靈谷寺管轄。可見靈谷寺當年地位之高。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永樂五年(1407年)春,靈谷寺修建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為太祖、太后舉行大薦揚之典,同時為在「靖難」戰役中死亡的將士及天下亡故軍民超度。中官侯顯、僧智光專程入藏詔迎烏斯藏(今西藏)高僧哈立麻(即得銀協巴),前來南京靈谷寺主法。後永樂皇帝又將內廷畫工所繪《靈谷寺普度大齋瑞相圖》長捲圖軸,賜予得銀協巴活佛,帶回西藏,至今保存完好。靈谷寺與西藏佛教的交流,有力佐證西藏與中國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靈谷寺內有方勝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吳芳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寺廟後面有包公鐵塔。谷寺玄奘紀念館供奉玄奘法師坐像,雕像前的玄奘法師紀念塔內有玄奘頂骨舍利。

靈谷寺內的建築形式與很多寺院不同,這主要與這裡的歷史有關,主要建築有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毗盧殿、藏經閣等。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無梁殿是遊客經常打卡的殿宇,走進無梁殿之中,會驚奇地發現這座規模龐大的殿堂竟然沒有任何的梁木結構,整座建築是用磚石拱券結構建造而成,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磚砌拱券結構殿宇,如今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完全改變了我國古建築樑柱結合的建築方式,將我國古代建築者的高超技藝體現的淋漓盡致。

靈谷塔,在靈谷寺後方聳立著,這是一座修建於民國時期為紀念陣亡將士而修建的寶塔。整座靈谷塔高60米,是一座9層8面用鋼筋水泥修建的寶塔,塔內有螺旋扶梯可上至塔頂,其中扶梯一共有260多級,每層還設置有觀景平台。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寶公塔,南朝梁武帝用來安葬寶志和尚舍利的塔,當時建塔耗資20萬銀兩。後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將塔與寺一起遷往這裡,改名叫靈谷塔。塔初建時為5層,可惜原塔早已毀盡。寶志和尚是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寶公塔原為七級,磚木結構,明初在今靈谷塔位置,建造烈士公墓時遷移至此,為覆缽體形式,1941年完工。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玄奘法師紀念堂,位於大雄寶殿東跨院的正廳,裡面陳放著六面七級飛檐桃角檀香寶塔一座,塔內安放著玄奘法師的部分頂骨。玄奘,通稱三藏法師,唐朝高僧,唯識宗的的創始人之一,與鳩摩羅什、真帝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據文獻記載,玄奘法師圓寂於西安,葬於興教寺塔黃巢起義時遭盜而捐殘。後來,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陝西終南山紫閣寺得玄奘法師頂骨,遷葬於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建一座磚塔,埋藏頂骨,名為「三藏塔」。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每年的仲夏7月,梅雨過後,南京靈谷寺便迎來了流螢群舞的夏夜童話。綠蔭小叢深處,片片螢光在黑暗中流瀉,宛若夜空繁星。城裡的大人小孩們蜂湧而至,探尋詩中的童話般唯美的意境,隨著螢火蟲明滅的光飛進山林的深處。

千年名剎、梵鍾佛音,讓金陵更加燦爛雍容、澄明幽遠 - 天天要聞

靈谷寺因地處紫金山間,風景自然十分的秀美,但這裡經常被人所忽略,畢竟不遠處就是著名的中山陵景區,算是南京比較冷門的一個古寺,如果有機會,這裡是非常值得一去的。真希望靈谷寺卧在紫金山的深閨,清靜無人來擾,獨自回味六朝的風雲,雍容自在立於天地樹木之中。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