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2日,九華山通慧禪林寺開缸,誕生了世界佛教史上第一尊女性「肉身菩薩」,不僅肉身不腐,皮膚依然有彈性,膚色與常人沒有區別。
肉身菩薩神態安詳,與坐缸時唯一不同的,是結印的右手略微抬高,拇指和食指呈捻針狀,這是醫生為病人針灸的姿勢。
最為特殊的是,她完全沒有了女性特徵。
這尊女性「肉身菩薩」不是別人,正是出生在東北的富家閨秀姜素敏,她曾抗美援朝戰場上,一根銀針挽救過志願軍戰士,同時還是一位三級革命傷殘軍人。
一位嬌生慣養的富家千金,為何去了朝鮮戰場,又為何成為中國獨一尊的「肉身菩薩」呢?
她的傳奇經歷讓人驚嘆。
01
1911年,姜素敏出生在瀋陽岫岩一戶姜姓人家。父親姜福慶雖然識字不多,但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又有經商天賦,自然家境殷實。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貼身小襖,更何況姜福慶是晚來得女,對姜素敏那是捧手裡怕摔了,含嘴裡怕化了。
姜素敏剛滿三歲,姜福慶就請來了私塾先生,教授她琴棋書畫、閨中禮儀,誓將培養成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將來找到一戶門當戶對的好人家。
小素敏天資聰慧、性格恬靜,7、8歲時已經是遠近有些名氣的「小女先生」,老師很是自豪、父親更是滿心歡喜。
就在這時,不經意的一件事,像冥冥中一種無形的力量,改變了姜素敏的命運。
原來,私塾先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居士,教小素敏學習之餘,他早晚都會做誦經功課,每月的初一、十五,或是佛教的重大紀念日時,更是會誦讀《金剛經》等大段佛文,也常常小楷抄錄《心經》等佛經。
那天下午,課後小素敏給老師送茶,放下茶碗時,餘光看見老師桌上一本線裝舊書,書是淺醬色、封皮的書角已經磨沒了,但書的名字還清晰可見:《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小素敏從來沒見過這本書,「 陀」還不認識,即使這樣,可小素敏忽然覺得心裡有種明亮、暖暖的感覺,老師示意同意,小素敏才拿過書,小心翼翼捧在手裡。老師認真給她講了「陀」的含義。
那一晚上,師生二人齊齊失眠了。
小素敏輾轉反側,天真地想像著,佛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而老師卻深感為難:姜福慶是想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將來要風光嫁人、相夫教子的,可小素敏佛緣很深,今後該怎麼引導這孩子好呢?
思來想去,老師決定順從孩子的興趣愛好。
從此,師徒二人開始忙碌起來。在正常課程以外,老師帶著小素敏先學了佛教歷史、名人、宗派等基礎知識,再學《無量壽經》《金剛經》等佛學經典,以及簡單的修持規儀。
10歲左右時,老師常以到城裡的大學堂開眼界為名,帶著小素敏到城裡的寺院,聽高僧大德講經說法。12、3歲時,小素敏在佛學史、理、法上的修為,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老師早就意識到,小素敏終究會皈依佛門,而且慧根、修為遠遠高於自己。
小素敏年紀漸大後,便告別私塾,進了城裡的學堂。父親安排專人照顧她,午飯在城裡專做、早晚專人接送。
說是在學堂念書,姜素敏的絕大部分心思精力都用在親近佛門、樂善好施上。小小年紀、經常步行7、8里路,到岫岩鎮北的寶泉寺參加佛事活動,家裡給的零花錢也盡數捐給寺院。
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岫岩鎮上逃荒的饑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深深刺痛了姜素敏,她尋求了父親支持,用父親的援助買來糧食,與寶泉寺僧侶們支鍋架棚、施粥布善。
悲天憫人的善舉,感動著很多家境富裕的成年人。
就在此時,姜素敏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02
「父親,我要出家。」
此時的姜素敏豆蔻年華,相貌清秀,氣質溫婉,舉手投足間,就是一位標準大家閨秀,但她卻當著全家的面,語出驚人。
姜福慶如遭晴天霹靂,瞬間癱坐在了扶椅上,臉色由脹紅轉成煞白。
姜素敏的母親嚇得直撫丈夫的胸口,家人們則端茶的端茶,遞葯的遞葯,叫大夫的叫大夫,家裡瞬間亂做一鍋粥。
要知道,那時候出家為尼的人,要麼家裡窮得一塌糊塗,迫於無奈到尼姑庵里混口飯吃;要麼是為了躲避強人的脅迫,不得已出家。
而姜素敏,堂堂富家小姐,養尊處優、一身才氣,家裡更是視若掌上明珠,如今卻要出家,簡直聞所未聞。
姜福慶決定,即使豁出這條老命,也絕不答應女兒的請求。
從此,姜素敏雖然學堂照上,但遭到了家裡的嚴密看管。姜福慶還盤算起了女兒出嫁的事情。
很快,他們就為姜素敏張羅了一門親事,男方老家是吉林通化的一個富商,小夥子本人在瀋陽一座大學教書,也算門當戶對。
姜素敏雖然一萬個不願意,可看著日夜操勞、漸漸老去的雙親,最終還是答應了這門婚事。
好在丈夫知書達理、對她疼愛有加,也不干預她涉足佛教的事情。小兩口婚後的生活也算平靜安穩。
可是,日本的鐵蹄很快踏碎了東北人民的生計。丈夫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雖然沒有參軍,但918事變後,丈夫積極組織學生,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抗爭中。
姜素敏欣賞丈夫的愛國情懷,兩顆本來疏遠的心,漸漸合在了一起。
可就在1940年的春天,丈夫因為參加反日活動,雖然沒有被捕、但身負重傷不能到醫院治療。姜素敏日夜守候著、悉心照顧。
可惜天不遂人願,三個月後,丈夫帶著滿腔悲憤,帶著對愛妻的萬般不舍,撒手而去。
雖然一心向佛,但此刻的姜素敏感受到了丈夫離去的凄涼,更有對日本侵略者魔鬼般瘋狂的悲憤和不解。
03
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帶著對親人、愛人的思念,1940年秋天,29歲的姜素敏在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削髮為尼,法名仁義。她終於完成了15歲時的人生夙願。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日本侵略者在五台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修鍊的僧人也不能倖免。眼睜睜看著受傷的百姓、軍人得不到救治,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姜素敏的心,山河破碎,祖國有難,她豈能無所作為。
1942年夏天,姜素敏毅然脫去海青(僧衣),輾轉回到她生活了十年的瀋陽,到瀋陽中醫學院學習中醫,主攻針灸,畢業後在瀋陽自開診所。憑著醫者仁心、救死扶傷,被很多人譽為「活菩薩」。
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姜素敏毅然決然地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以一名軍醫的身份隨軍奔赴戰場。
在抗美援朝的三年里,她冒著槍林彈雨救死扶傷,一根銀針不僅減少了傷員的痛苦,更挽救了很多戰士的生命。
當時戰場上最缺的藥品就是麻藥和抗菌素。沒有麻藥的手術,巨大的痛苦是無法想像的。姜素敏是學針灸的,精通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她通過針灸穴位,給傷員們進行止痛。
對姜素敏針灸止痛的絕技,外科醫生們無不交口稱絕。因為在他們原有的概念中,沒有麻藥是萬萬不能手術的。
正是深知自己對戰士們的重要性,姜素敏經常不顧個人安危,穿梭於戰場,全力救助傷員們。
可惜槍彈無情,在一次救助過程中,姜素敏的左手被敵人射中,整個手掌被打穿,血流如注。國家感念她的付出,為她頒發了「三等傷殘軍人」的榮譽稱號。
1953年從戰場回國後,姜素敏先後在通化206醫院、瀋陽大南關中醫院針灸科工作。
1978年,67歲的姜素敏放下俗事,回到她原先出家的五台山顯通寺繼續修行。
04
4年後,姜素敏在五台山塔院寺受具足戒,並在五台山南山寺修行。至此,71歲高齡的姜素敏,也就是仁義師太,終於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比丘尼。
轉年,72歲的仁義師太來到九華山通慧禪林寺。面對破舊不堪的寺院,她拿出終身積蓄共12萬元,對寺院進行了翻蓋。此後,她繼續用她的針灸醫術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深受人們愛戴。
1995年11月28日,85歲的仁義師太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臨終前,她吩咐弟子思尚法師:我死了之後,不要火化,我要坐缸。
坐缸,是佛教高僧圓寂後,針對肉身舉行的一種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等儀式。如果幾年後開缸,缸內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
仁義師太是由弟子思尚法師親自裝缸的。按照規矩,裝缸是應該多放些白灰的,思尚法師看牆角有一點,就隨便裝了兩鍬;按照九華山裝缸規儀,要裝200斤木炭的,思尚法師只裝了100斤。
這麼大的事情,思尚法師居然偷工減料?
在佛教看來,雖然女性與男性同樣具有修為的潛力,同樣可以證得阿羅漢果甚至成佛,但世俗中男尊女卑的觀念始終存在。思尚法師就沒聽說過也不相信:女身也能成佛。
仁義師太去世四年後,1999年1月2日開缸:仁義師太不僅肉身不腐,皮膚依然有彈性,膚色與常人沒有區別。
出家的比丘或比丘尼,能在圓寂後留下舍利子,無論是碎身還是全身舍利,都是一個高僧真正修為得道的最有力的證明。肉身成佛,需要更高的境界和修為。
仁義師太神態安詳,與坐缸時唯一的不同:是結印的右手略微抬高,拇指和食指呈捻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針灸的姿勢。
最為特殊的是,她完全沒有了女性特徵。
世界佛教史上驚現首尊女性「肉身菩薩」,前來瞻仰供奉的海內外香客絡繹不絕,無不為奇蹟所震撼,而仁義菩薩一生的經歷和善舉,更觸動了每個朝拜者的心靈。
05
通慧禪林寺又傳來深沉而悠遠的鐘聲,傳遞著仁義菩薩對世人的愛和祝福。
佛菩薩離我們並不遙遠,她的善行就在我們生活當中。
當你的認知和行為,遠離貪、嗔、痴、慢、疑,離佛菩薩就近了。
當你能盡己所能幫助別人(財布施),用你的慈悲心和時間去解除別人內心的痛苦(法布施),幫助別人後不求回報甚至內心不留痕迹(無住相布施),你已經在踐行菩薩的善行。
當一個人邪惡的慾望膨脹到無法控制、又不能實現,每一個細胞都被撕咬著,每時每刻都被無限的痛苦煎熬著,這就是人間地獄。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從小善做起,心中會升起溫暖的陽光。
人們還記得仁義菩薩常說的一句話:要想修成佛,必先做好人。
(作者:草根范兒)
-END-
【資料來源】
姜素敏:她是富家小姐,是志願軍軍醫,是全世界唯一一尊肉身菩薩
2、中國唯一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小姐,後成抗美志願軍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