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海禪寺是我很久的心愿,去年冬至這天終於成行。
位於汝南縣城的南海禪寺又名小南海,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歷史上被譽為「蔡州八景之一」,一九九四年台北大香山觀音禪寺主持——明乘大法師出資1.5億元復建此寺。
剛下車,高32米,寬50米的牌樓式北大門就矗立在眼前,南海禪寺四個大字雕刻在正上方,須仰視可見。看見大門,就略知亞洲第一寺院的氣魄和魅力了。
進入大門,映入眼帘的就是十二座花崗岩牌坊。自北向南以佛家12姻緣,12菩薩,12護法大將,12地支為設計理念,依次排列,成為亞洲寺院建築中的經典。
沿著12牌坊旁邊的甬路前行,雖是嚴冬,路兩旁的蒼松翠柏仍然生機盎然,倔強挺拔。走到盡頭,往東轉,來到了白公上人舍利塔院,亭台碑碣,錯落有致,布局得當,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與東南亞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雄偉典雅。
我不是佛教信徒,對很多的雕塑含義不甚了解,但我熱愛古代建築藝術,崇尚佛教的慈悲為懷、與人為善的思想,故遊興未減,凝目端詳,拍照留念。
出了舍利塔院,朝南走,就來到了殿堂建築區。放眼望去,幢幢殿堂高大巍峨、飛檐凌空、鉤連相望、布局嚴謹,氣勢恢宏。雖沒有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的歷史悠久,但規模、氣勢遠在白馬寺、少林寺之上。
小路兩旁的花壇、草坪都安靜了下來,沒有了往日爭相繁華、邀功自傲、互不相讓的情景。冬日正是游名剎寺院的絕好時機,此時的天地都是蒼黃色,寧靜清雅、淡泊名利,這不正是佛家的思想嗎?
蔥蘢間幾點檐角高翹,隱約里幾聲寺鐘傳來。不覺間,來到了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遠望,高36米的大殿為三層重檐殿堂,殿基2米,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建築面積達到6400平方米,遠遠超過故宮太和殿與曲阜孔府大成殿的建築規模。
近前,大雄寶殿台基上雕刻的花崗岩質500羅漢,集中國20多處羅漢堂之精華,聚優秀設計人員、雕塑工匠於一堂,中西融匯、古今結合,精心雕塑,風格殊異。
拾級而上,來到殿廊,十幾個巨大立柱,鏤雕盤龍,精雕細琢,龍角龍鬚,逼真可見,栩栩如生,欲與騰空。心中讚歎:雕塑工匠的技藝是多麼的高超啊!輝煌燦爛的歷史就是心靈手巧的勞動人民創造的。
走進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香煙繚繞,梵音悠揚。正中間是高17米,重72噸的銅雕鎏金佛祖坐像,高大威嚴中透著慈祥安逸,讓人既敬畏又親近。我不信佛,可我還是對濟世救人的佛祖三鞠躬,以表敬意。
在佛祖面前,我浮想聯翩:宗教是文化,是哲學,人類因宗教而和諧相處,人類也因宗教而兵戎相見。歷史上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傳播佛學,交流文化,文明融合。今天的明乘大師不就像玄奘、鑒真高僧一樣嗎?從寶島到大陸,攜巨資,建寺院,弘佛學,用心良苦,天地可鑒。佛教做橋樑,海峽兩岸常來往,消隔閡,血脈相連的兩地統一的日子還會遠嗎?
「心平天下平,胸闊天地闊。」走出南海禪寺時,還在不停地品味著明乘長老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