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禪?書上說「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它是離開語言文字的,不是用邏輯思維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切身去體會。
這種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是禪的境界。
禪的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受用;而且這種受用是自受用,與他人不能共。
禪的受用和體驗唯行者有,唯證者得。你若是一個修禪的人,就會有這樣的體驗和受用;你若證得了禪的境界,你就會得到這種受用。
那麼如何悟出,好像只是這樣描述並不能真正體會。
在《一日禪·心有歡喜萬事可期》這本書中作者用富含哲理的文字提醒人們,慢下來,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一不含禪機。現代西方存在主義固然也強調具體生活,但存在主義者所得到的是生活的苦悶,而禪家所體驗的則是禪悟的喜悅。要拯救現代文化的危機,使現代人不迷失自己,可以看一看這本書。
這本書精選富有禪意、內容精美的文章,搭配賞心悅目的精美插圖,使其成為一本讓你內心寧靜的書,一本富有哲理、直戳人心又溫和治癒的文集。
這本書共分為恬淡,是生活里開出的花;心安,是好的歸處;從容,才能靜守自己的天地;把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過好;慎獨,是高級的獨處;人生不過是一場路過等六個部分。
這是一本與心靈和解的開悟之書。
在禪中生活
日常之中,我們常常陷入形形色色的紛爭和困擾,總是無法平靜。我們嚮往閑暇快樂的生活,卻又被羈絆在現實之中。面對高速發展的科技生活,壓力從各方面席捲而來。比如面對工作,現在說得最多的就是每個人至少要有3份收入,才可以維持當下的「普通都市生活」。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還是你想要的是什麼?要得多,你就要為你要的買單。
在這本書中作者用禪語道出:知足的人生。說的是什麼呢?或者就是修行,世間煩惱都是平常事,別讓慾望蒙蔽了你的本心。放下計較,耐住寂寞,不懼將來,知足的人生更開闊。
禪語滋養內在,凈化自我
一個人的心如果澄清明朗,就會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處處是福地。這樣還有什麼可以來迷惑他(她)。
大書法家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也可以說成是一種禪意。「水至清則無魚」,有時候太清楚了反而讓人陷入憂慮。所以糊塗也是一種難得的平常心。正如禪所說:一切隨緣就好。這裡的隨緣。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並為之奮鬥。
享受人生這個過程,而非結局
我們活著,更多實在享受生活的這個過程。就好像高考,每年的一度的高考大軍過獨木橋,能考上心儀學校的還是少數派。但是多年以後你再體會,備考的那段日子,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有很多升值這樣調侃:人生最有文化的日子是高考前後。
凡事不強求,但在全力以赴過後,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終究不會是你的。只要用心努力了就讓一切隨緣吧。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活著真累。不可否認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肯定包含著很多無奈和心累。二者兩者說到底就是想不開,放不下,戰勝不了慾望的自我。
這本書中作者說道人生最難的就是戰勝自己。其實想要戰勝自己,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
常言道:「舉得起放得下的是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負重。」
放下很多時候意味著我們的人生重新開始,比如新的工作,新的愛情......總之,正如作者所說:讓自己學會放下,才是幸福的開始。
禪,並非高屋建瓴的抽象智慧,不食人間煙火讓人高不可攀。相反禪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它就在我們的行住坐卧,起心動念之間,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切勿用年齡來束縛自己。真真是每日一禪禪語人生 每日禪語正能量,生活處處皆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