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2022年09月17日08:40:22 佛學 1599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釋迦牟尼佛雕像

公元前486年,80歲的釋迦牟尼於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邦的迦夏城郊)涅槃。佛祖去世後,弟子們火化了他的肉身,相傳佛祖火化後留下了未燒盡的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兩塊肩胛骨和八萬四千顆五光十色珠狀的結晶體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們視為聖物,爭相供奉,於是佛教舍利崇拜開始興起。當時古印度信奉佛教的拘屍那城、摩羯陀國、毗舍離國、迦毗羅衛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婆羅國等8個國家平分了佛祖的這些真身舍利,供奉在各自國家的佛塔中。關於舍利子很早就有記載,佛經上說,舍利是一名僧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只有得道的高僧圓寂火化後才能出現。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新加坡睿吉祥活佛珍藏的部分舍利子

舍利可分為三類:

一類就是數量最多的類似水晶體的珠狀物,被稱為舍利子。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澤各異,小的只有米粒大小,大的猶如雞卵。1989年9月,廣西桂平西洗石庵住持、93歲高齡的寬能法師圓寂火化後,得到了3顆晶瑩透明的碧綠色舍利子,每顆直徑有3-4厘米大小,像綠寶石一般。

還有一類肉身舍利,高僧在圓寂後,其屍身在自然狀態下能夠保持常年不腐,這被稱為「全身舍利」。我國最著名的肉身舍利,就是安徽九華山的金地藏(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大師的肉身舍利。這位高僧在唐朝794年圓寂,直到1200多年後,其肉身仍然完好地供奉在九華山的地藏塔中。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六祖惠能法師肉身坐像

第三類就是最珍貴的真身舍利了,佛祖或者高僧火化後,無論如何焚燒都會有一些骨骼、牙齒、頭髮、心臟等久燒不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遺留的佛牙、佛指、佛頂骨等真身舍利了。像著名的玄奘法師也有頂骨舍利留存於世。1994年,93歲的圓照法師在陝西觀音山法華寺圓寂火化後,除了遺留有百多顆舍利子和舍利花外,他的心臟久燒不壞,形成堅硬的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

在所有的舍利中,以釋迦牟尼佛的佛頂骨,佛指、佛牙、佛螺髻發舍利最為珍貴,佛祖真身舍利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或者呈佛、菩薩形狀,顏色有白、黑、黃、紅等。釋迦牟尼圓寂一百多年後,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統一了古印度北部。他將所有佛祖舍利全部收集起來,重新分為8萬4千份,派出大量佛教高僧分別攜帶部分佛祖舍利到四周各國傳法。從此,佛舍利崇拜突破南亞的範圍,在整個世界的佛教界逐漸流傳開來。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這些佛教聖物大約在東漢——唐代時期,隨著佛教在古印度的衰落流傳入我國,相傳有19份佛舍利,包括最珍貴的佛頂骨,佛指、佛牙、佛螺髻發等真身舍利前後進入我國。佛指真身舍利在1987年5月12日,於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被發現;佛牙舍利於1994年3月15日,在山東汶上縣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地宮中現世;佛螺髻發舍利於2001年3月18日在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的地宮中被發現。當年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佛指真身舍利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直到現在提起佛祖舍利,人們想到的一定是法門寺。關於佛指真身舍利和佛螺髻發舍利,以前我寫了《釋迦牟尼唯一現存的真身指骨舍利及其背後的故事》和《西子湖畔的雷峰塔下也有一個佛祖舍利》的兩篇文章中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我閱讀。

今天主要介紹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關於佛頂真骨舍利形狀描述的文獻比較多,比如南朝梁代天竺僧人真諦翻譯的《無上依經》中記載:「頂骨湧起自然成髻是也」。唐玄奘法師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描述佛頂骨:「骨周一尺二寸,發孔分明,其色黃白」。綜合各種文獻分析,佛頂真骨舍利大約周長一尺二寸(36厘米,唐制1寸約3厘米),直徑約四寸(12厘米),高五寸(15厘米),是一塊較完整的骨骼,形如蜂窠,顏色黃白,有清晰的發孔。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

作為佛祖真身舍利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佛頂舍利首先在南亞地區被供奉,並被視為聖物。公元399年,我國著名的高僧法顯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佛教戒律,曾經花9年時光遊歷了古印度30餘國,將所見所聞記錄在《法顯傳》中。法顯大師在古印度西北部的那竭國的醯羅城(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市)中有幸見到了佛頂真骨舍利。佛頂骨被保存在一個叫解脫塔的佛塔裡面,每天會被請出來放在寺院門前的一個裝飾得非常漂亮的高台上供大家瞻禮供養。法顯本人親自瞻禮了這個佛頂舍利,據他記載,這個頂骨舍利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當時那竭國上至國王、下至普通百姓,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奉佛頂骨舍利。周圍國家的國王也會定期派遣使者供養佛頂舍利。

公元518年,又有北魏高僧去天竺求取佛經時,在那迦邏國(應該和那竭國是同一個國家)也見到了這個頂骨舍利,他在《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中記載:「渡一大水,至那迦邏國,有佛頂骨及佛手書梵字石塔銘。」東魏楊炫之的佛教史籍《洛陽伽藍記》在記述惠生出使天竺的事迹時,對佛頂骨的形態和顏色也做了說明:「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似仰蜂窠。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

公元629年,玄奘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到達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印度比哈爾邦南部),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學習佛教典籍。玄奘在古印度一呆就是十幾年。他將自己的經歷全部記載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在古印度不僅瞻禮了這個佛頂舍利,而且記載有一大一小兩塊佛頂舍利。那竭國那塊佛頂舍利,不知何時又分出一部分供奉在了迦畢試國(今阿富汗西部喀布爾河流域)。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道:「王城西北大河南岸舊王伽藍……其伽藍東南有一伽藍,亦名舊王,有如來頂骨一片,面廣寸余,其色黃白,發孔分明……每至六齋,王及大臣散花供養。」,「面廣寸余」,可見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明顯比鄰國那竭國的佛頂舍利小,可能就是那竭國佛頂舍利分割出來的。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夜景

自從玄奘大師歸來後,古印度的佛教迅速衰敗下去,除了斯里蘭卡、阿富汗等邊緣地區還在信仰佛教外,其他地區逐漸被再度興起的婆羅門教代替,加上古印度地區經常被外族征服,所以這些佛教聖物被東來傳教的僧人帶進中國。根據唐代佛教百科全書法苑珠林記載,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外交家王玄策調停古印度諸國的矛盾後,將供奉在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迎接入大唐,供養在皇宮中。而在此之前的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西域又獻佛束頂骨至京師。人或見者,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又追京師僧七人往東都入內行道,敕以舍利及頂骨出示行僧道曰:此佛真身,僧等可頂戴供養。經一宿還收入內。皇后舍所寢衣帳,准價千匹絹。」該書還記載,這個頂骨舍利為螺髻束髮的小頂骨,並非大頂骨。

如此看來,佛頂舍利在唐代至少有兩次從古印度傳到中國,一個兩寸,一個四寸。至於顯慶五年這個比較大的舍利到底來自哪裡,則不得而知了。自從唐代後期,關於佛頂真骨舍利的記載就不見了。如此重要的佛教聖物似乎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阿富汗 哈達佛寺遺址

2007年,南京市博物館組織考古隊,對秦淮區明代的大報恩寺的香水河橋、中軸線主幹道、天王殿等歷史遺迹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系統的考古發掘,這次發掘的重點是想找到大報恩寺的地宮。2008年8月7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大報恩寺遺址發現了北宋的長干寺地宮。地宮中出土的一隻石函套鐵函中,有一座120cm高的銀鎏金阿育王塔,塔內分上下雙層,安放有兩組金棺銀槨,其內供奉有佛頂真骨舍利和十顆「感應舍利」等稀世佛教聖物。這個佛頂真骨舍利和《大唐西域記》等文獻記載的形狀基本一致,佛頂真骨舍利周長35厘米、直徑10厘米、顏色黃白、有清晰的發孔。這是繼法門寺地宮佛指骨真身舍利和雷峰塔佛螺髻發舍利發現以來的,佛教界和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盛事!

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大報恩寺遺址早在東漢末年就是江南的佛教中心,興平年間(194─195年)這裡就有一座阿育王塔。東吳赤烏十年(247年)孫權康居國僧人會在長干里修了建初寺阿育王塔,從此有了「江南第一寺」之稱。晉太康年間(280─289年)重建寺廟,改名為長干寺。梁武帝蕭衍在修建長干寺阿育王塔時,曾經發現了佛爪發舍利。577年,天竺僧人聞來陳朝時,在長江遇風浪獲救,陳宣帝陳頊重修長干寺,並改名報恩寺。北宋又改名長干寺。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北宋.七寶阿育王塔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僧人可政得到唐三藏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動員佛教信徒在長干寺建佛塔瘞藏了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在華傳教多年的北印度烏填曩(nǎng)國高僧施護,將收藏的佛頂真骨舍利奉獻給金陵的長干寺,僧人可政又動員信徒修建了長干寺的地宮,將佛頂真骨舍利供奉在裡面。為了更好地供養佛頂真骨舍利,可政大師專門製作了豪華的「七寶阿育王塔」以及金棺銀槨,金棺內放著佛頂真骨舍利和十顆「感應舍利」。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趙恆重修了長干寺,並改名稱天禧寺,表達對供奉佛頂真骨舍利的歡喜心情。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忽必烈改天禧寺為「元興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為「慈恩塔」。明朝永樂六年(1408年)慈恩寺毀於大火,1412年明成祖朱棣以紀念明太祖馬皇后為名,命工部重建寺廟和佛塔,並且賜名「大報恩寺」和「九層琉璃寶塔」。新修的大報恩寺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以後大報恩寺又經歷多次重修,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大報恩寺毀於太平天國與清廷的戰爭中,從此再也沒有重修過。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北宋.七寶阿育王塔

2009年5月阿育王塔開啟塔身。北宋時期的長干寺地宮以及裡面的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以及佛教聖物佛頂真骨舍利、唐三藏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等一批國寶再現人間。

阿育王塔身為檀香木胎,外包銀皮,表面鎏金。通體鑲嵌水晶、瑪瑙、玻璃和青金石等多色寶珠數百顆。塔為單層方形塔,由塔蓋、塔身和塔座組成。塔蓋方形,塔剎立於塔蓋中心,剎頂為火焰形寶珠,剎上有五重相輪,並有兩隻鎏金銀環,塔蓋四角各立山花蕉葉。塔身方形,中空,與塔座連為一體。通體雕飾佛本生與佛傳故事,間有佛像、金翅鳥、蓮花紋、忍冬紋等精美紋飾。塔身上下鏨刻有銘文二十條,為我們了解長干寺建寺、建塔的過程提供了關鍵史料。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北宋•長干寺銀槨、金棺

七寶阿育王塔內有兩組金棺銀槨,金棺套於銀槨內。槨為銀質,局部鎏金。上部為棺形,一端略高。蓋分五個折面,分別鏨刻蓮花、鳳凰、迦陵頻伽鳥等紋飾,兩端鏨刻門樓造型。槨體直壁,飾重檐、斗拱、門扇,門上有天王像,兩側為伎樂神。底座為束腰須彌式,上下為仰、覆蓮瓣,並飾蓮花紋。銀槨底部刻有銘文,記載了佛頂真骨的瘞藏情況,具有重要的宗教、歷史、文化價值;棺為金質,出土時盛放於銀槨內。棺直壁,平底。蓋飾鳳鳥、蓮花、卷草紋,棺兩面刻有伎樂神,淺刻門樓,門扇上刻天王像。出土時金棺內瘞藏有佛頂真骨舍利,棺外以金絲纏繞。

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千年故事 - 天天要聞

釋迦牟尼佛頂骨真身舍利最後的供養地,南京牛首山佛頂宮

2010年6月12日,南京古棲霞寺舉行了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法會。密藏1400多年的「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等一系列佛教聖物重現人間。這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在棲霞寺朝天宮大成殿的密室內,當眾多的觀眾隔著一層玻璃看到盛放著佛頂真骨舍利的金棺銀槨上美麗的蓮花、鳳鳥紋飾以及棺體兩端裝飾的持劍護法神時,不由自主的感嘆佛都金陵的昔日盛況,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生出自豪之心!

2015年,10月27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被永久供奉在南京牛首山佛頂宮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瞻仰。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