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布施別人一個微笑,你知道有多大的功德嗎?

2022年09月13日10:02:13 佛學 1636

小編小的時候,父母要上班,所以早上的時間都很匆忙,急急忙忙的起床洗漱吃早飯,然後母親把我往自行車后座一塞,就火急火燎的跨上車騎往學校。偶爾有一次起得比較早,時間充裕,我爸媽心情因此格外的好,心情好了,所有事情似乎都變得順利和從容,從容的吃過早飯,母親把我抱上了自行車后座,突然笑著俯身親了我一口。

這一個簡單的動作點亮了我的一整天,印象里的那天,我做什麼都很順利,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跟朋友分享了好多零食......

這麼一件小事,竟然讓我記了二十年,後來接觸了佛教,我才找到它的名字——「無畏布施」,這麼去給一件小事下定義,似乎顯得有些誇大了,但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讓我由衷的感到無畏布施的強大,一個微笑、一聲愛語,擁有帶給對方一天好心情、甚至一生治癒的力量。

最近讀到一篇關於「布施微笑」的文章,深以為然,與您共饗。讓我們一起用溫暖的微笑,感染身邊的人吧。

每天布施別人一個微笑,你知道有多大的功德嗎? - 天天要聞

文/陳家樹

與一同修去醫院看病,當班醫生對我倆的接待只能用「冷若冰霜」來形容。當我們步出診室時,我這位朋友不無詼諧地說:「請布施點微笑吧!」

微笑也能布施?仔細想想,很對,微笑也是布施,而且是很普遍、很重要的布施。

談到布施,佛子們都知道有財布施(如錢財的施捨)、法布施(如講經說法、助印經書等)和無畏布施(消除對方恐懼畏難心理,給予勇氣和安慰)。末學認為,微笑應屬無畏布施的一種。

就拿看病來說,病人的心理不僅希望醫生對症下藥,而且希望醫生和顏悅色地接待,讓緊張害怕的情緒得以緩解。如果醫生再給予一點微笑,說一些鼓勵、安慰的話,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反之負面效應也是不可低估的。

每天布施別人一個微笑,你知道有多大的功德嗎? - 天天要聞

現代心理學認為,情緒是可以感染的。我看過一篇短文,一位理髮員買東西遭到售貨員的冷麵,一天的情緒都不好,並且盡出差錯,最後給一位顧客修面時還劃破了幾個口子,爭吵之下一看,那個倒霉的顧客正是那位冷麵的售貨員。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句爭吵,會讓自己幾天不愉快,甚至遷怒家人和同事;一個微笑,往往會使自己覺得陽光燦爛、鳥語花香,連周圍的人也會感到這種喜悅氣氛,工作效率也會因此而提高。這就是微笑的魅力,我們可不能看輕它。

有少數佛門弟子,嚴肅得近於冷漠,使人敬而遠之。

禪宗有這樣一段公案,有個老婆婆供養一庵主達二十年之久,一天,老婆婆有意讓妙齡如花的女兒去親近庵主,庵主無動於衷,曰:「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老婆婆知後,憤然道:「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於是,趕走了庵主,燒掉了草庵。禪是活潑潑的、洋溢著勃勃生機,那位庵主不明白這一點,雖修行多年卻沒有嘗到真正的禪味,只好捲起鋪蓋離開。

每天布施別人一個微笑,你知道有多大的功德嗎? - 天天要聞

有同修認為,佛教是喜悅的宗教,而佛教徒則是世上歡喜的男人和女人,我非常贊同這種看法,我更以為法喜不僅要存於心,而且要形於外,一個微笑,一句溫語,讓眾生同沾法喜禪悅,這不就是實實在在、隨時隨地可與的布施嗎!

佛陀說過:「愉快是所有覺悟者開啟智慧的起源。」以此衡量,一個臉呈我慢之相、言必咄咄逼人、使人無法接近的佛子,試問怎能開啟智慧、又怎能擔當弘法重任?

有人會說,微笑誰不會?能演算法布施?其實,很多人的所謂「微笑」,只是臉部肌肉的運動,並非發自內心,自然沒有感人至深的魅力,惟有接觸佛法、逐漸領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時,我們內心油然而生的喜悅才會以微笑的方式顯露出來,甚至連自己都沒有察覺。

佛子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每當我們有幸親近某位高僧或禪者時,首先感覺到的是慈祥可親、平易近人,他們那永恆的、超然的微笑會讓我們很久很久甚至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恰如點燃了我們心靈的一盞明燈。一個人也許不能擁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擁有這份快樂,並且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那充滿法喜禪悅的微笑也能夠點燃別人心靈的明燈時,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的。

每天布施別人一個微笑,你知道有多大的功德嗎? - 天天要聞

眾生都有佛性,只是被無明所障礙,掃除這些障礙的有效辦法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拔苦予樂、無私奉獻。

一個人時時處處以真誠的微笑對待別人,感化別人,那就是佛性的顯露,覺悟的開始,就是發菩提心。特別是佛門弟子要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周圍的人,要以自己充滿法喜禪悅的微笑,感染更多的人。

我們敬仰、親近觀世音菩薩,不僅因為菩薩救苦救難,而且是因為菩薩相好慈悲,面含微笑,給人以無限的信心和喜悅。讓我們學學菩薩,使發自內心的微笑去滋潤世人近乎乾枯的心田吧!

文章來源丨《禪》刊

圖片來源丨十願百科

攝影丨丹珍旺姆、重影、李婷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