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間,有一位高僧,人稱元禮和尚。他是福建人士,天生仁慈,樂善好施,二十多歲時,拜高僧焦山大師為師,得賜法號「元禮」。
元禮和尚在焦山門下修苦修十年,佛法初成。此後,在焦山大師的舉薦下,元禮和尚來到白雲岩,拜高僧法演禪師為師。
法演禪師想試試元禮和尚修為深淺,見面寒暄之後,問了元禮和尚一句話:「衲僧家,明取緇素好?」(意思是,你是出家人,知道和尚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嗎?)
元禮和尚聽了心中疑惑不已,他不知道法演禪師這句話有何深意,所以不知如何回答,便退了出去。
幾天之後,法演禪師升堂說法,講到了首山大師那句「新婦騎驢阿家(婆婆)牽」的著名偈子,然後對眾人問道:「你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眾人沒有回答,法演禪師解釋說:「莫問新婦阿家(婆婆),免煩路上波吒(折磨),遇飯即飯,遇茶即茶。同門出入,宿世冤家。」
元禮和尚聽了豁然開悟,起身對法演禪師說:「師父,我今天明白僧人和普通人的區別了。」法演禪師聽了點頭許可。(別問我元禮和尚開悟了什麼,我也不知道。)
兩年之後,法演禪師到蘄州五祖寺做了主持方丈,法演禪師邀請元禮和尚做首座,並且代替自己主持寺內日常事宜,也就是讓元禮和尚做代理方丈,和自己平起平坐。
元禮和尚只是答應做首座,婉拒代理方丈之事。後來,法演禪師圓寂,元禮和尚離開五祖寺,浪跡江湖。
宋徽宗崇寧年間,元禮和尚回到了五祖寺,五祖寺時任的主持方丈,擔心元禮和尚來搶自己的主持的位子,於是故意問他:「敢問大師,五祖圓寂之後去了什麼地方?」
元禮和尚回答說:「有眼無耳朵,六月火邊坐。」方丈問:「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元禮和尚又說了兩句:「家貧猶自可,路貧愁殺人。」
方丈見難不倒元禮和尚,又問道:大師,《金剛經》中記載「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請問究竟什麼是善法?
元禮和尚沒有直接回答方丈,而是反問方丈說:「上是天,下是地,中間坐底坐,立底立,喚甚麼作善法(你說什麼叫作善法)?」
方丈無言以對,元禮和尚抬手便打了方丈一掌,自此方丈對元禮和尚心服口服。
多年之後,元禮和尚在四明的瑞岩寺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