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2022年06月29日09:40:23 佛學 1939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文殊寺(原名庵窟沱寺)之所以得名,緣於它在歷史上的神奇傳說。相傳遠古時代,文殊聖母在此山上將佛法授傳於釋迦如來彌勒達摩,四弟子皆修鍊成功,佛法無邊。在百姓心中佛道是一家,由此庵窟沱山也被世人稱為中國仙山之一,庵窟沱寺從此定名為文殊寺。文殊聖母被尊為萬佛之師,智慧之母,世代受人頂禮膜拜。魯山縣是一方寶地,風水匯聚,高僧駐足,神仙歇腳,皇帝加封。魯山人以身居寶地而自豪,大山庇著,神仙護著,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文殊寺的歷史悠久,有著很多傳奇故事。原本是遠古的祭壇,後歷經滄桑,幾經更名,多次修繕,才成為今天譽冠中原的名寺。據寺內現存的兩塊石刻碑記載,該寺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大修,迄今已600多年。歲月遙深,千年古剎至今保持著那份從容、幽靜。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魯山文殊寺在四面環山的半山腰,寺內有幾顆2000多年銀杏樹,樹的主幹粗壯,遮天蔽日,數人伸展手臂,不足以摟抱。枝繁葉茂的銀杏樹,把枝葉伸向藍天。烈日射過枝葉的縫隙,在涼爽的風中搖曳,顯得生機盎然,把我們的思緒拖回遠古的時代。銀杏樹可謂:冬來枝頭俏,暖風生春芽,秋來蓋如傘,葉落滿地金。唐代為文殊寺的鼎盛時期,每日晨鐘暮鼓,寺僧禮佛悟道,殿宇輝煌,一派繁華。如今,當年的銀杏樹已參天,成為文殊寺內最美的景緻。寺內五棵銀杏大樹,最低者35米高。最大的高達43米,胸圍6.85米,需幾個人拉手方可環抱。整個銀杏群虯枝盤錯,枝葉相連,鬱鬱蔥蔥,遮天蔽日,雲繞霧罩,蔚為壯觀。金秋十月是賞銀杏樹的最佳時節,隨著風從山谷吹來,銀杏樹搖落一地金黃。漫步寺院,猶如踏入一個金色夢鄉,從現世穿梭回大唐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曾任魯陽太守,他的「興學教」造福一方。在《水經注》「滍水」一章中,詳細記載了魯山的河流地貌、山川風物、古迹遺址、風土人情等,其中就有文殊寺。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土木工匠們的祖師爺魯班與文殊寺的銀杏樹也有淵源。據說文殊寺的誕生有一個與佛相關的傳說,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從山西五台山敬請一尊觀世音菩薩象,自浙江普陀乘船回國,由於行船觸礁,水面現出鐵蓮花,慧萼領悟到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東渡日本,於是立即祈禱應允,在今浙江舟山建造「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立即退去……。慧萼高僧帶觀音菩薩像打算回日本時途經魯山時曾在現今的文殊寺銀杏樹下小憩,後人為紀念觀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銀杏樹下建起了文殊庵。由於歷史悠久,歷經滄桑,幾經更名,多次修繕,才成為今天譽冠中原的名寺。

魯山文殊寺的神奇傳說,方知千年古銀杏樹的聲名顯赫。文殊寺位於魯山縣西南部的四棵樹鄉平溝村,由於該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庵窟沱寺」。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窟沱碑記》中,對文殊寺專門進行了描寫,「魯邑西南偏山坳之間,舊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為藩,青嶂為屏,綠竹映階,銀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無以過之」。可見當年文殊寺風光的優美和寺院的興盛。關於文殊寺的誕生,有一個與佛家相關的故事。據傳,唐武宗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從山西五台山敬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自浙江普陀乘船回國,由於行船觸礁,水面現鐵蓮花,慧萼領悟到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東渡日本,於是立即祈禱應允,在今浙江舟山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旋即退去……慧萼帶觀音菩薩像途經魯山時,曾在今日文殊寺的銀杏樹下小憩。後人為紀念觀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銀杏樹下建起了文殊庵,並逐漸演化為今日的主殿供奉文殊、東殿供奉觀音、西殿供奉魯班的格局。這是美麗的傳說。至於文殊寺興建的真正原因,並無史料記載。據寺內現存的兩塊石刻《碑記》所載,該寺建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數百年滄桑巨變,文殊寺經歷了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萬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數次大修。因為當時人煙稀少,山道崎嶇,據說建寺用的磚瓦全是由山羊馱上去的。上世紀40年代,寺院被毀,只剩下西偏殿幾間低矮的房子。可喜的是,5棵銀杏樹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了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文殊寺,重修於1995年,由5間正殿、3間西殿、3間東殿等30間房屋和2個小亭子組成,佔地10畝左右。文殊寺的銀杏樹系三雌兩雄,樹齡有說3000多年,有說2000多年,但所有說法都是千年以上,可見它們的古老。這些老壽星們雖歷經千百年風雲變幻,見證無數次酸辣苦甜,但它們依然枝幹挺拔,綠葉婆娑,為後人罩下滿地濃蔭。

魯班是春秋末年「魯之巧匠」,被百工匠人尊為鼻祖。相傳,建中嶽廟時,國君要求要用文殊寺的銀杏樹做個大匾額,百姓不忍伐樹,就把這事兒告訴了墨翟(墨子),墨翟把百姓的苦惱轉告了魯班。魯班來到這兒,繞樹轉了三天,終於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他亮出絕技,在銀杏樹正中豎著鋸下一塊「中心板」,樹卻安然無恙,千年依舊。如今,樹榦內樹皮上的鋸茬兒清晰可見,神功所至,千載留跡。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隋朝末年,李世民兵發中原,被隋軍圍追堵截,倉皇逃到團城的深山巨谷之中,失魂落魄的他面對文殊菩薩許下宏願:「求菩薩助我奪定中原,建造大唐美好河山。」此後,李氏父子終奪下江山,建立李家王朝。李世民即位後,於貞觀4年為庵窟沱寺內的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加封,金衣加身,佛光四射。唐代為文殊寺的鼎盛時期,晨鐘暮鼓,寺僧百人,殿宇輝煌,一派繁華。唐武宗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從山西五台山敬請了一尊觀音菩薩像(即當今普陀山供奉的「不肯去觀音」)回國,途徑魯山縣,在文殊寺的銀杏樹下小憩,傳說文殊菩薩顯靈,此後樹下便開設有文殊道場。深山孕育靈氣,高人無不探尋。大禹元德秀范仲淹梅堯臣等名家,都沐浴過魯山文殊寺的佛光靈氣。感受寺僧清凈而雅緻的生活,聆聽四周的群峰和千年銀杏,給寺院輸入了無盡的天籟妙音;領悟悠悠繞寺的瑞雲,似是訴說著佛菩薩的大德善緣;不絕如縷的香雲,預示著未來的幸福與吉祥。身居寺院,祥瑞滿身。站在心之峰頂,寵辱皆忘,萬物皆在腳下。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這些古銀杏樹之中的五棵造型獨特,被李世民加封為「銀杏之王」。它們前三後二排列,人稱夫妻樹,低者為雌,樹圍5米,高35米;粗者為雄,樹圍6.9米,高43米。深山孕育靈氣,高人無不探尋。大禹、元德秀、范仲淹、梅堯臣等名家,都沐浴過魯山文殊寺的佛光靈氣。2008年至今,文殊寺復建了梵宇殿堂,又陸續復建了文殊書院、藏經殿、讀經閣等。文殊殿後面的大雄寶殿正在原址恢復重建。普賢峰上的文峰塔和鐘樓,雲垛山上的鼓樓,俺窟沱山上的法身古佛殿等也正在恢復籌建。我望樹興嘆,人的生命不如草木,草木雖然一秋,卻可以再生,人的生命卻是一次性消費,生命的極限十分短暫,不如文殊寺的銀杏樹。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我在文殊寺留宿了一晚,吃在文殊寺,卻不習慣寺院香火的味道,內心又經不起這座數千年古寺的誘惑,望著賞心悅目的銀杏樹,感悟著四面環山,綠野懷抱的文殊寺,如晨鳥迴旋枝頭,遲遲不肯悄然離去。我拿著相機過一把攝影的癮,爬上文殊寺附近的山頂,枯藤纏足,巨石擋道,四周林木蕭瑟,懸崖斷壁之下,樹冠密布,深如林海。我遙望植被豐富的高山之巔,彷彿山尖插入雲霄。蒼穹之下,蔚藍的天空與大山相連,水乳交融。美好魯山,山高水長,溪水潺潺,魚兒在水中暢遊,野鴨在小湖邊嬉戲。我久在城市蝸居的身心,忽而如置身人間仙境,盡情的呼吸新鮮空氣,開心的享受天然氧吧,放情感悟大自然賦予魯山的神奇魅力!城市中的雲霧是霧霾,魯山雲霧繚繞,是高山的陰陽之靈氣交合。若久居此山中,積年累月,與大山為伴,彷彿可以長壽數百年,活成一個老壽星!我在這裡觀看日出月落,感受高山遮擋夕陽霞光的瞬間,感受文殊寺靜謐夜晚的皎潔月光。午飯之後,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懶懶地坐在銀杏樹下歇涼。我與文殊寺住持釋源果法師結緣,促膝交談。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我試探說,文殊寺這麼優美,景緻如畫,人心所向之地,你在這裡做住持,看來你會功夫,不然能鎮得住嗎?他滿臉笑容,善氣襲人,向我講述他的人生歷程。因此獲悉,釋源果法師河南桐柏縣人,年少時桀驁不馴,生性好鬥。他在桐柏縣混混的圈子,有的打成了冤家仇人,有人打成了朋友。他曾經數次進派出所,數次出來,心懷俠義心腸,堪稱當代魯智深。他講到動情處,提起褲腿,指著腿上的傷疤讓我看。他說有一次進了派出所,要拘留他,突然進去一個和尚,要帶他走,所長不讓帶,說他打傷了人,需要經濟賠償。和尚從懷裡掏出一沓錢給了所長,也不知道和尚究竟對所長說了什麼,所長放他走了。和尚走出派出所,就對他說一句話:「我走,你跟著……」和尚在前走,他在後面跟著。和尚不說話,他也不敢說話。走了一斷路程,他心想,我不認識你這個和尚,為啥要跟你走?他就不走了,和尚在前邊,也不回頭看他,站在那裡等他。他感覺這個和尚來路不明,似乎功夫了得,就跟著他走了。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這一跟著走,就到了少林寺。他在少林寺11年,練了9年少林功夫,前兩年就是打雜。第9年時,師父對他說,你在這裡這麼長時間了,將來咋辦呢?他說自己不知道將來幹什麼,師父就讓他到佛學院學習,之後登壇講法,披上袈裟……之後就出家了。他說在少林寺,真正的和尚不會勸人出家,除非你是自願出家。釋源果法師對我講了很多,他說很少對人講他的生活經歷。我認為這是他對我的信任。我說他,你在少林生活那麼長久,少林功夫一定很好,能否演示一遍讓我觀看?他說,好吧!既然我們聊得投緣,算是一種緣分吧!我從來沒有在陌生人面前表演過武術,我在這裡做住持,也是早晨天不亮,在寺院外偷偷的練拳,擔心驚擾別人休息,今天就給你演示一下。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他是文殊寺住持,又是披袈裟的法師,我們聊得投機,算是一種緣分。他走進房間,拿出九節鋼鞭,先是耍一套少林小洪拳,一招一式,底盤很穩,出招迅速有力,連環飛腳,手拍腳面,啪啪作響。他練完這套少林小洪拳,拾起地面的鋼鞭,做幾個威武定勢的動作,然後猶如青龍出水,猴子探月,鋼鞭所到之處,嗖嗖作響。鋼鞭摔打在地面,彷彿虎頭分裂,龍身碎骨。剎那間,一應脆響,鋼鞭斷了……釋源果法師收住拳腳,自覺尷尬,目光四處搜尋甩出去的另一節鋼鞭。

有詩讚曰:

揚揚洒洒漫天斜,

不染纖塵似佛家。

一院香階堆玉殿,

五株古樹綻瓊花。

文殊大智凡人仰,

銀杏詞章眾口誇。

庵毀重修千百代,

年年歲歲舉無遮。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郭進拴|探訪文殊寺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聞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經過壁立千仞、地無水草、山崖陡峭的鐵門關後,玄奘的小隊進入位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吐火羅國。此地有阿姆河從東向西穿越整片區域,所以小麥豐饒、穀物充沛。這裡曾是漢代張騫來過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的交匯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