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2022年06月25日13:18:03 佛學 1217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早在公元一世紀佛教便已傳入中國,隨著十幾個世紀的發展,佛教徹底在中國紮根下來,到了清朝時期,不僅百姓大量信佛,就連皇宮貴族甚至皇帝也不例外。

有一次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只回答了十四個字。清朝歷代皇帝都沒能弄明白這十四個字的含義,直到清朝即將滅亡時,最後一個皇帝才領悟出來。那麼這十四個字到底是什麼字?讓我們帶著疑問在文章當中尋找答案吧。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順治皇帝與佛結緣

很多人總會誤以為清朝第一屆皇帝是皇太極,雖然皇太極在建立大清王朝上功不可沒,但他並沒有做皇帝的命,在擊敗明朝過後,準備入關之時便因病去世。皇太極的死,掀起了一股皇位之爭,最終多爾袞成功上位,但他並非親自做皇帝,而是通過傀偶皇帝順治來管理國家大事。

因此,順治皇帝表面上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但他一開始並沒有實權,只是皇權鬥爭的產物。好在順治皇帝繼位時年幼,並未懂得權為何物,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順治見識增多,對於多爾袞也逐漸心生不滿,只是朝中勢力大多集中在多爾袞手中,他雖不滿可也無可奈何。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於是順治皇帝便把內心中的不得志,寄託於佛學之上。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經常出入寺廟燒香拜佛,他還重用得道高僧,玉林通琇禪師便是其中之一。

多爾袞去世之後,十四歲的順治皇帝終於親政,大權獨攬的他,傾心佛教,成為佛教信徒,經常凌駕海會寺,與禪師交流禪道,後來更是邀請禪師玉林通琇前往皇宮教授佛學,他以學生自稱,對玉林通琇十分尊敬。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由此,民間甚至傳出順治皇帝出家做和尚的傳言,不過這種傳言顯然並非屬實,順治皇帝乃一國之君,怎麼也不可能出家做和尚,就算他想,朝廷文武百官也定會阻攔。除了這個傳言,民間還流傳著順治皇帝與玉林通琇禪師討論清朝未來的故事。

智慧禪師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江陰,從小天資聰穎,學習能力遠超同齡人。在他十五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到《和尚語錄》時便對佛學痴迷,從此立志走上參禪學佛之路,四年之後,學有所成的他終於受到認可,成功在臨濟寺出家。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轉眼又過四年,玉林通琇在佛學造詣上越來越高,名氣自然也越來越大,順治十六年,他被朝廷徵召前往萬普殿說法,那是他第一次與順治皇帝見面。另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見面,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玉林通琇雖六根清凈,但仍屬肉體之身,身處紅塵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七情六慾,對於物質也仍然有一定需求。萬佛殿說法過程中,順治皇帝對於佛學理論十分認可,認為與內心有共鳴之處,於是次年便重賞玉林通琇禪師,還賜他「大覺普濟禪師」之稱,玉林通琇禪師也因此過上優越生活。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順治皇帝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之處,都會諮詢玉林通琇禪師,有一次,順治皇帝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大清能傳幾代?」,順治皇帝雖在位不久,但他也為清朝百姓做過不少實事,因此他也十分關心清朝的未來。

玉林通琇禪師思考一番過後,只回答了十四個字,這十四個字就是:「十位皇帝九帝囚,還有一位在幽州。順治皇帝聽完,百思不得其解,他又繼續追問玉林通琇禪師,可禪師似乎不願意正面回答,只是告訴他天機不可泄露。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在尊重玉林禪師的前提下,順治皇帝並未刨根問底,他餘生都在思考這句話的含義,直到感染天花去世之前,也依舊一籌莫展,於是這句話便被他當成「家訓」傳了下來,歷代皇帝都曾思考過其中含義,可是就連開創康乾盛世康熙皇帝,也對此束手無策。

時間如黃河流水,清朝皇帝一代代傳承,很快便來到清朝末年,就在他們認為這句話的含義將會隨著清朝的滅亡,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時,末代皇帝溥儀終於想通其中道理。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溥儀的領悟

溥儀是道光皇帝的曾孫,也是清朝最後一代皇帝。辛亥革命爆發後,溥儀便被趕出皇宮,這宣告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清朝統治時期徹底終結。從天堂到地獄,巨大反差讓溥儀感慨萬分,他不禁想起這句「家訓」,結合自己的人生,他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十位皇帝九帝囚」,說的是清朝從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開始,到溥儀結束,總共經歷十位皇帝,「九帝囚「則是指其中有九位皇帝,一輩子都待在皇宮之中,皇宮雖大,可他畢竟只是宮殿建築,一輩子生活其中,給人的感覺,就彷彿囚禁犯人的牢房一般。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位在幽州」,這句話說的不正是自己嗎。「幽州」在古代指的就是如今位於北京市城區廣安門附近那塊區域,溥儀出宮後便搬到這裡居住下來,自己就是那剩下的一位皇帝。

原來,智慧禪師玉林通琇並非浪得虛名,在順治皇帝問出那句問題的時候,他真心測算也真心回答,只是天機不可泄露,不敢用白話告知,以免引來天道責罰,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作十四字真言,希望能以此警示清朝皇帝。只不過這一點上,他顯然失算了,直到清朝滅亡溥儀才明白這句話,已為時已晚。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後果真成真 - 天天要聞

結語

綜上所述,那十四個字,道出了清朝未來,玉林通琇禪師告知順治皇帝,估計是出於順治皇帝對他的禮遇之恩,想讓順治皇帝明白過後,早早布局,讓清朝能夠長治久安,也算是自己為順治皇帝做的一絲報答。

然而,命運不由人,歷代皇帝都沒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而且,或許即便清朝某位皇帝能夠醒悟過來,也不能改變歷史,因為真正的歷史,從玉林通琇禪師推算之時便已註定。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