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這是因為,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善良老實猶如玫瑰,玫瑰最大的特點並非美麗,而是帶刺。
沒有刺的,不是玫瑰。失去剛毅,不是善良老實。
善良老實不是無底線的退讓,沒有底線,就意味著要傷害自己。
王陽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價值。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
"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過:一個人再善良老實,也別在這3件事上軟弱。
01 別人侵犯你權益時不能軟弱
古話說:「升米養恩人,斗米養仇人。」
生活就是這樣,一味的善良和退讓,有時換來的不一定是良知和感激,很可能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尤其是別人侵犯你權益時,很多時候是不能退讓的。
看過《水滸傳》的人,大都對於林沖這個角色印象深刻。
林沖,綽號豹子頭,原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萬夫不當之勇,「豹頭環眼,燕頷虎鬚」。
但這麼一個武藝高強之人,每次遇到侵犯,造成自己權益受損時,他第一選擇便是忍耐,而不是率性反抗。
高衙內調戲他夫人,他雖氣憤,但不敢言語有所動作,放高衙內毫髮無傷的離開;
在野豬林被董超、薛霸二人綁在樹上,差點被一棍砸死,被魯智深救下後,還想息事寧人;
上梁山後,林沖受王倫等人排擠也只是忍氣吞聲,直到晁蓋等人上山後才火併的王倫……
正是這種膽小軟弱的性格導致了他人生的悲慘結局。
林沖的例子說明,你越是寬厚仁慈,別人對你便越是敷衍隨意;你越是真誠善良,別人便認為你越是軟弱好欺。
在別人侵犯你權益的時候,你就該發聲,應該敢於計較,學會反抗和保護自己。
默默吃虧不是福,學會保護自己正當權益才是。
02 對付壞人時不能軟弱
有句話叫作「對壞人的仁慈,就是對好人的殘忍」。
愛默生則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就等於零。」
在好人面前,善良和謙讓,是溝通友誼的坐標和橋樑。
在惡人眼裡,俯首和低眉,就成了遷就和縱容,他會順著你的怯懦和善良爬到你的頭頂,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保姆偷主人的錢,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找借口又騙了女主人的一筆錢。
於是她想製造自己撲滅火災的假象,騙取主人的感激,再借一筆錢。
結果火勢失控,保姆自己逃走,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卻因搶救無效死亡。
一時惻隱,包庇惡人,看似小善,實則大惡;懲處壞人,看似冷酷,實則大善。
作家余華說:「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做人,要堅持「親君子,遠小人」,要遠離惡人、壞人、小人。
但是如果暫時躲不掉,不得不在一起時,你一定不能軟弱,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
請記住,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老實。
03 被朋友強人所難時不能軟弱
王陽明曾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幫人自然要量力而行,不能逞強。
善良老實的人,往往有一種心理,寧願委屈自己,也會對別人有求必應,拒絕別人會有一種愧疚感。
逞強幫忙,事情辦不成,或者辦砸了,肯定會被對方埋怨,這就不是幫人的初衷了。
就算花了很大力氣後終於把事情辦成了,在對方看來,你不過是舉手之勞,並不會因此而感激。
所以,逞強幫忙,不管幫沒幫上,都是出力不討好。打腫臉充胖子,愉悅的是別人,難受的是自己。
做人,當然可以善良,也可以心軟,但這都應該以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為底線和原則。
學會拒絕超出能力的幫助,不讓自己為難,就是清晰的自我邊界。
老實不是傻,善良不是笨。
老實做人,帶點鋒芒,千萬別把好心,給錯了人。
當然,以上也只是我對王陽明心學智慧的部分粗淺認知罷了!
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勛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邊只7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為聖人,便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