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說:「跟誰較勁,都是跟自己較勁。」
尤其面對最親近的人,更要和顏悅色。
想要家庭長久和諧,千萬不要和家人較勁。
1、不怨父母
《朱子家訓》有言:「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如果一個人眼裡只有錢,為了錢埋怨父母,就不配為人子女。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房天憶是一位出色的醫生。
然而,他的父親房永福只是一位普通的麵店老闆。
無論在經濟還是社會地位上,都無法給房天憶支持。
隨著在職場受挫,他逐漸將責任歸咎於父親的「無能」。
父親對他噓寒問暖時,房天憶總是一臉不耐煩。
甚至嫌棄父親的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生怕父親給自己丟臉。
一次爭吵中,房天憶沖父親大吼道:「你知道醫院裡有多少人實力比我差嗎?
就因為他們有背景,都能靠著自己的父母平步青雲;
而我的父親只是一個賣面的老闆,所以我只能忍。」
面對兒子的指責,父親泣不成聲。
他說:「是爸爸沒能力,對不起你。」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推給父母。
覺得是父母沒本事,拖累了自己。
卻忘了生恩養恩大過天,父母本身就不欠我們。
不怨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2、不怪伴侶
俗話說得好:「天上下雨地上流,兩口子打架不記仇。」
三毛和荷西結婚後,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一次二人大打出手,三毛把手中的筆摔向荷西。
荷西直接大發脾氣,也把書本狠狠地砸向三毛。
三毛委屈不已,邊哭邊說起一些荷西傷害她的舊事。
等到荷西追過來道歉,三毛依舊不依不饒。
荷西覺得累了,說:「你用不著這樣,我走就是了。」
然後他開車出去,一整晚都沒回家。
三毛獨自在家輾轉反側,為自己的無理取鬧自責不已。
從此以後,兩人定下規矩:生氣也好、吵架也罷,都不怨對方。
如果爭吵的時間超過5小時,無論誰主動找誰說話,另一方必須順著台階下。
好的婚姻,一半是寬容,一半是理解。
兩個人在一起,相互指責只會消耗感情。
說一萬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沒關係」。
遇事不怪對方,便是選擇了珍惜。
3、不責子女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通過自身的言行和榜樣作用來影響他們,而不是簡單地責備和批評。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非常叛逆。
小學時,老師讓他寫作文《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鄭淵潔覺得沒意思,寫了篇《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氣得老師火冒三丈,讓他當眾做檢討。
鄭淵潔不願意,最終被學校開除。
父親鄭洪升聽說這件事,卻沒有責怪鄭淵潔。
而是說:「不上學就不上吧,我自己教你。」
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鄭淵潔逐漸培養了濃厚的自學興趣。
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母的態度,決定兒女一生的風水。
大多數成功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托舉。
遇事與其嘮叨責備,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父母的一句良言,足夠點亮孩子人生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