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郭靖一點也不寵郭襄,你看她的親生父親是誰?黃蓉也不敢確定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也是郭靖的人生格言,他也確實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何謂「俠之大者」,當然,那不過是旁人送給他的虛名,他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天下蒼生。

不過話說回來,郭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襄陽,卻對自己的幾個子女不那麼關心,尤其是對郭襄,似乎對於他而言,這個孩子都好似可有可無一般,郭襄也幾乎沒在爹爹這感受到多少父愛。

(郭靖、郭襄劇照)

結合金庸在書中提到的一些細節來看,這事兒不禁讓人細思極恐,莫非郭襄的身世有蹊蹺?

一、不被寵愛的郭襄

郭靖的三個孩子中,郭芙是最受寵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那傢伙自幼就被寵上了天,所以為人刁蠻任性,是典型的大小姐。

郭破虜作為唯一的男孩,自然不適合用「寵」的方式來教育,但從金庸提到他「頗有父風」,也不難看出郭靖夫婦有努力培養他。

而郭襄則不同,對於郭襄這個孩子,郭靖夫婦的態度基本屬於是「放養」,這一點,郭襄自己也說了:「我做了錯事,爹爹媽媽問起,我從不隱瞞,給爹媽責罵一場,也就完了。否則撒個謊兒騙了過去,自己後來反憋得難過。這一次我悄悄出來,爹媽知道了定要生氣,可是已經出來了,我也不會瞞著不說。

顯然,郭靖夫婦對於郭襄就是任其自由生長,犯了錯,就打罵,郭襄也習慣了。

(楊過、郭襄劇照)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後來郭襄外出尋找楊過不歸,郭靖怒斥女兒的那番話才當真是過分。

書中只道:「郭靖聽得楊過在谷底失去蹤跡,連連追問端詳,待聽黃蓉說完,皺起眉頭,拍腿怒道:『蓉兒,這可是你的不對了,過兒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不再理會?』……只恨恨的道:『郭襄這小娃兒成日闖禍,倘若過兒有什麼好歹咱們心中何安?讓這小姑娘給蒙古兵燒死了乾淨。』

甚至就連出家之人一燈大師也看不下去,郭靖才沒再多說。

哪有當父親的這麼說自己女兒的?即便是焦急,恨鐵不成鋼,也不該如此咒罵,顯然,郭靖這做法有些過頭了。

而這一切,或許也與郭襄的身世有關。

二、被擄走的嬰兒

郭襄的身世?她是郭靖和黃蓉的女兒,這件事還能存在什麼變數?

從表面來看,確實如此,但別忘了,郭襄曾經有過一段「失蹤」的經歷。

當初小龍女將郭襄擄走,想拿那孩子換解藥,固然她後來並沒有這麼做,但那孩子還是在外顛沛流離了許久,她經歷了什麼?

說來小郭襄也當真是命大,她後來落入李莫愁那魔頭手中,居然沒被對方殺死,反而那女魔頭是罕見的在這孩子面前露出了慈母般的樣貌。

(小龍女抱孩子劇照)

對於李莫愁而言,與楊過一同撫養小郭襄的那段時日稱得上是她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光,那時候的他們就好似是一對小夫妻一般,細心呵護著郭襄,郭襄肚子餓了,他們就四處找奶給她喝,不過這也是問題所在。

李莫愁不曾與人成婚,更沒有生過孩子,她沒有母乳可以餵養郭襄,於是只能另尋他法。

而她也做出了兩次嘗試,一次是抓豹子奶餵給郭襄喝,另一次則是找了一戶尋常百姓家的女子,正好那女子也在喂自己的孩子。

可但凡有餵養孩子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身處襁褓中的孩子是十分脆弱的,他們是不能在短時間內接觸過多的奶種的,甚至每換一種奶,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輕則生病,重則丟了性命,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何況郭襄是被他們幾個帶著在荒郊野外生存,那條件本就十分艱苦,還被他們這麼折騰,這小命真的能保住嗎?

而李莫愁此時經歷的一切,當初小龍女帶著郭襄的時候,也一定經歷過,小龍女又是如何處理的?

(李莫愁抱孩子劇照)

李莫愁闖蕩江湖多年,尚且知道要如何撫養一個嬰孩,那小龍女自己都好似是個孩子一般,她又如何懂得照顧一個孩子?

那真正的郭襄都完全有可能在被她擄走後不久就被她折騰死了,當然,這並非她本意,而是因為經驗不足造成的悲劇後果。

那後來李莫愁懷中抱著的孩子,又是誰的?

三、細思極恐的身世

黃蓉找到李莫愁的時候,她們二人之間的對話也值得玩味。

李莫愁好歹也與那孩子相處了一段時日了,以她對那孩子的寵溺程度,怕是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孩子的樣貌了。

而此時黃蓉就站在她眼前,她竟絲毫沒有察覺這孩子與黃蓉長得是否有些相似,即便是嬰兒,五官還沒長開,也多少能從眉目間看出些許相似之處。

(李莫愁、黃蓉劇照)

可此時李莫愁卻是這麼說的:「李莫愁道:『說來慚愧,郭夫人可莫見笑。』黃蓉道:『不敢。』心想眼下說到正題了,一說翻便得動手,心中籌思方案,如何在動手之前先將女兒搶過,卻聽李莫愁道:『也是我古墓派師門不幸,小妹無德,不能教誨師妹,這孩兒是我龍師妹的私生女兒。』

顯然,至少在李莫愁看來,這孩子是一點兒也不像黃蓉,她才壓根沒往「這是黃蓉的女兒」去想。

儘管黃蓉當時沒多想,但隨著這孩子越長越大,她難免看出些端倪,她確實不像郭靖,也不像自己。

所以郭靖嘴上雖不說,卻也很難打心眼裡寵愛她了。

如此看來,真正的郭襄多半早在小龍女將她擄走後不久便夭折了,而後來的郭襄是哪來孩子,那便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