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正岩茶開始做了嗎?了解正岩茶採摘時間,就看這一篇夠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小竹林的茶農姐姐發了幾張做茶的照片過來。

高山的黃觀音,開始做了。

黃觀音是武夷山有名的早生種,高山一帶的茶又比較早熟,結果便是「正正得正」——高山黃觀音成了最早一拔開採的岩茶。

有一就有二,有茶開始采了,那接下來其它的茶也會陸續開採。

武夷山的春天,到了。

李麻花最賓的日子,基本上是掐著手指頭過的。

這兩天,預測著武夷山茶季的重頭戲——正岩茶要開始了,便致電了幾戶天心村的茶農。

得到的回複比較一致:連續幾天都在密集地巡山,掌握新茶成長的第一手信息。

工藝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前期的準備工作和信息的收集至關重要。

正岩茶如此備受關注,不容有失。

《2》

相熟的茶農里,有兩戶是馬頭岩的,前兩天,他們不約而同都在做黃觀音。

其中一個很風趣,說他前天剛做了一桶「獅妖」。

隔著手機屏幕,他看不到我瞪大的眼睛,「獅妖?是什麼茶?」

原來是獅子峰的黃觀音。

因為黃觀音茶樹編號是105,「1」這個數字也念作「yao」。

獅子峰的幺零五,簡稱「獅妖」,不得不佩服這茶農腦洞開得挺大。

另一個前天也做了一點黃觀音。

但是,這在他們眼裡,都不算正式開廠做茶。

這點黃觀音的茶量,「一桶青」或者「做了一點」,都不算規模化制茶,根本沒有觸及到他們正岩資源的大頭所在。

或許是拿點朋友家的黃觀音試試手,畢竟休息了一年,需要調動一下做茶的手感。

果然,接下來他們都說,從明後天開始,要正式開廠,做馬頭岩的茶了。

《3》

眾所周知,馬頭岩的老品種很多,成熟採制的時間各不相同,像排著隊似的。

來看一下他們的檔期:

4月24日,老樹毛蟹;

4月28日,老叢梅占、矮腳烏龍;

4月29日,馬頭岩高叢、老叢;

5月1日,馬頭岩肉桂……

看到關鍵點了嗎?水仙和肉桂是扎堆著成熟的,前後差不了太多,它們倆的採摘,年年都撞在一處。

有的茶農為了防止水仙和肉桂相撞,特地做了調整,把肉桂嫩采了先做,這就導致肉桂先於水仙採制。

當然,沒有調整的,或者是調整不過來的時候,肉桂仍舊要水仙同步進行。

但當下的行情,水仙與肉桂若同時成熟、同頻製作,基於肉桂的經濟價值,優質的人力、師傅、硬體設施等會偏倚向肉桂。

水仙就面臨著隨時要被犧牲掉的命運。

是以,我們不用埋怨平時喝不到工藝好的、蘭底顯的水仙了。

每泡工藝失敗的水仙背後都隱藏著人性的弱點、不公的命運和做茶人的無奈。

手裡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平分給兩方,結果是雙方都不出彩。

如果犧牲一方,保全另一方,才有希望成就其中一方的優秀。

當然這是下策。

畢竟,茶園都是自家的,出品的茶都代表著自家的品牌,應力保每泡茶的精彩綻放。

這種用犧牲水仙的方式去保證肉桂的萬無一失,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生產製作的落後性。

萬全之策一定會有。

端看有識之士如何運作了。

《4》

另外兩三個正岩茶農給出的信息比較模糊。

因為他們的茶山在牛欄坑、慧苑坑、金交椅、九龍窠一帶,屬於傳統的核心正岩區,比起馬頭岩的開闊和向陽,坑澗茶的成熟期更晚些,而且不好預測。

這當中,關鍵因素還是天氣。

從茶農截來的天氣狀況看,處於做茶期的這一個月時間,天氣條件不容樂觀——未來40天內38天有雨水。

陰晴不定的天氣導致氣溫上下浮動大,給茶樹新芽的成熟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而且做茶最怕遇到下雨天,雨水青是很難出好茶的。

有個茶農說,不太核心的正岩早生品種茶已經成熟了,可是一直在下雨,大家都在觀望。今天難得晴了,不少人都趕著今天開始做茶。

接下來,他有些憂心忡忡地說,照這樣的天氣下去,今年武夷岩茶的品質和境況不會改變太多,依然是兩極分化。

他做出的預測是:

做得好的茶,尤其是正岩茶,不愁賣,早早地就會被搶購一空。

雨水青做出來的茶會大面積充斥市場,中低端的岩茶競爭會更為激烈。

《5》

做茶,純屬靠天吃飯。

是以,每年都會遇到不同天氣條件的挑戰。

越是困頓之時,客觀環境給予的挑戰越是嚴峻,就越是考驗制茶師的技術與境界。

正岩茶開採在即,願武夷山茶農們不懼外因,迎接挑戰。

為我們奉獻一季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