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3個月就關門!武夷岩茶圈新一波「關店潮」來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閨蜜W來呼叫,叫我們去幫她搬貨。

那是一家茶會所,裝修高檔,地段中心。

我們到的時候,她正在和會所老闆清點賬單,門口的角落堆滿了一盒盒的茶。

原來,W在這家會所充值了很大一筆錢,沒想到這家店開業不久就關門了,她只好把充值的金額折算成茶,並且,搬回家去。

村姑陳和李麻花,就是她找來的搬運工。

這家店的旁邊,還有好幾家茶葉店——茶葉店通常喜歡扎堆開。

隨意看過去,店裡門可羅雀,幾乎沒幾個客人。跟裝修的豪華高檔相比,店裡的氛圍,只能用凄涼來形容。

這條街店租不便宜,這樣子開下去,估計不久,也要關門了。

最可怕的是,W在兩公里外的另外一家店,也充了幾萬塊錢。

然而,前兩天客服給她打電話,說年底馬上租金到期,可能也不續了,叫她去領茶呢。

你不會又叫我們當搬運工吧?

腹誹著,我決定最近不接她的電話,以避難。

《2》

以前,每每經過這條街,就很好奇,這些裝修、運營成本高的會所,究竟靠什麼賺錢?

大約在十多年前,有人揭曉過答案,稱:「有些品牌需要高規格的會所做門面,尤其要選址在某些政務、商界場所附近,好比面子工程,虧錢也要養著。」

那時候,閩南派系的茶企挺有實力,品牌連鎖店遍地開花。

按照他們的說法,要養著幾家店倒也不是難事,重點是要把形象立好,名氣打響,特別是要打入某些圈、某些層。

對某些茶企來說,他們的品牌大名沒有上達到這些圈層里,讓某些重要人物略有耳聞,便是大大的失策。

然而,悠悠經年過去,世事早已經迥異。

在講品質勝過講故事的當下,這些善做面子工程的茶企,轟塌的速度比誰都快。

曾經,某對夫婦本在福州經營著一家茶會所,據傳某要員背後為其撐腰,故他們的賣茶小日子也過得順風順水。

後來要員升遷調去別處,這對夫婦毫不猶豫,連夜把會所遷過去,開在那個政要人物的辦公區域附近,繼續過著豐衣足食的賣茶日子。

故事的最後,當然不會是童話故事裡的完美結局。

隨著政要人物的轟然倒下,這對夫妻親手把店和自己也埋進了廢墟。

看著這些茶會所一間接一間地倒掉,有些活了十來年的老茶會所也挨不過這經濟寒冬,只能感慨,「今時不同往日」。

當下的經濟環境,投機取巧式做生意已經完全行不通了。

競爭里,拼的都是真材實料、腳踏實地。

《3》

前幾天,遇到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

他三年前加盟了一家品牌岩茶店,足不出店,難以一睹他的尊容。

誰知道他一副輕鬆的樣子,稱,現在是無店一身輕。

原來,他也把加盟的岩茶店關了。

相比其他加盟店,他加盟的這個品牌沒那麼多要求,且因為地段特殊,總部有意把他的店作為門面和形象,支持他花重金裝修不說,還為他分擔每個月的租金。

然而,哪怕這樣由總部輸血吊著一口氣,連續虧錢的重負仍讓他壓力重重,多次建議總部把這家店關了。

上個月關店的那個晚上,他終於能酣然入睡了。

再不甘心,也要先止損。

去年有個岩茶品牌高調拿下好些店面,勢要成包圍趨勢,形成商圈。

結果,一家店都沒開起來,白付了大半年的租金和違約金,退租了。

據說,之前已經開了好幾年的多家直營店都面臨生存困難,這一年多來都在嚴重消耗著他們在岩茶風靡時候積累的資金。

早些年積累的財富再多,也經不起這樣虧下去。

形勢不對,及時止損為上。

在下大雨的時候,投入越大,看著越是高檔貴氣的茶會所,倒掉的速度越快。

有些店雖然還在開著,但其實只是在苦苦支撐而已。

明眼人一看便能算出賬來,茶會所注重包間消費,當然也要有匹配的包間服務,這就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泡茶人員,人工支出占每個月成本開支的重大比例。

一個開會所的朋友告訴我,「不知為何,現在招來的小妹都沒有什麼生活壓力,導致她們開拓業務也顯得沒幹勁,拿著基本工資就能心滿意足。我養著這麼些人,卻不創造業績,如何生存?」

00後的心思又怎是我們能猜透的?

兩位「老人家」,相顧無言。

《4》

W說,茶圈裡很快要迎來新一波的關店潮。

這是常混茶圈的人才能感受到的風潮,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

W夜觀星相,說,關閉的要以有一定規模的、包廂消費性質的、會所類高端茶葉經營場所為主。

有些是剛開起來沒幾個月的新店,他們看著茶葉好賺錢,都狠命砸錢衝進來,最後感覺上當受騙,遂,快速離場。

有些是開了好些年積累了不少客戶的店,隨著股東退出或是實力客戶隱退,經營每況愈下。

投機不足,取巧不當,又隨著經濟衰減,這些茶會所猶如海上運行的大船,被鑿了個洞,緩緩沉沒。

開店的人都在感慨錢難賺,那些願意買高價茶的大客戶都面臨著資金困難的局面,自身難保,當年一榮俱榮,現在一損俱損。

早些年,故步自封、不願意擴張疆土的人受人嘲笑,如今回頭看,這些人雖沒有變得大富大貴,至少能應對經濟環境的風雲變幻。

活得長久的人,是有實力且腳踏實地,靠自身專業水準拼下每一單生意的人。

能被輕易洗掉的,肯定不是粗華。

既是糟粕,何惜之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