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即「風塵女子」,這一詞,帶給人們的感覺往往是穢亂的、下作的。
職業的特殊性,也使她們歷來被看作是卑賤的、污穢的淫婦。在長久以來的男權視域對女性形象二元對立定式思維影響下,這份特殊性也將「壞女人」的帽子扣在她們頭上。
從事這一職業的女性群體,基本與恬不知恥的蕩婦形象間划上等號,這樣的等號甚至逐漸延伸到道德品質方面,當人們得知一位女性是從事風塵職業時,往往會下意識認為其道德品質低下。
——然而,這兩者間其實並無必然聯繫,低賤的社會地位並不代表敗壞的道德品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羊脂球的故事,就驗證了這一錯誤的斷論。
相反,故事揭露了上層社會一些人的自私、虛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對立與轉變。
一、馬車上各懷鬼胎、身份各異
羊脂球的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時期——在普魯士侵略下,法國處處充斥著戰爭的陰霾與恐怖,人們爭先恐後地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書中主人公羊脂球本名叫艾麗薩貝特,在面對普魯士士兵兇殘的施暴下選擇「見義勇為」,險些將一名普魯士士兵殺死,這使得她無法再在這裡生活下去。
被逼無奈,羊脂球只能和其他群眾一樣選擇逃離。
而先前一些以為自己能夠在戰亂中撈一筆的上層人士,也逐漸意識到已經是最後時刻了,不得不離開,於是都要逃亡的「下等人」羊脂球和「上等人」聚在了一輛馬車中......
這輛馬車裡,有葡萄酒商人鳥先生夫婦、道貌岸然的卡雷·拉姆東夫婦、貌合神離的布雷維爾伯爵夫婦,這三對夫婦都具有一定的財力權地位,屬於法國社會的上層人。
除此之外,還有兩位修女,以及和羊脂球一樣處在社會底層的科爾尼戴。
在馬車駛離法國的路程中,通過上等人對羊脂球的態度,可以窺見人性的偽裝。得知羊脂球是「下等人」後,三位上層社會的夫人便開始共同排斥羊脂球。
——她們的原因也出奇一致,那便是羊脂球的身份和她們的「潔身自好」背道而馳,不排擠羊脂球,就相當是和她「同流合污」。
但這些「上等人」們在匆忙逃命時,根本沒有想到馬車上的吃飯問題,什麼食物都沒有帶。而羊脂球在受到排擠後猶豫再三,還是將自己準備的一大籃食物拿出來分享。
而那些上等人們的表現,則尤為可笑......
他們一邊對羊脂球更加輕蔑,甚至想要將羊脂球和她的食物一起丟下車去;另一邊又先假裝拒絕幾次,後來便開始毫無負擔的將羊脂球食物一掃而光。
這些上等人自以為品格高尚,有修養,但他們和羊脂球假惺惺的套近乎,以及違心地讚揚羊脂球的善良,則是他們虛偽、自私人性的最好偽裝。
二、羊脂球與上層群體的人性對比有多強烈?
等到了馬車被普魯士士兵攔下,這些「上等人」的真正人性開始暴露,和羊脂球善良奉獻的形成強烈對立。
馬車被攔下後,修女最先服從命令下車,接著是對普魯士軍官諂媚著打招呼的鳥先生,最後才是羊脂球、科爾尼戴......
這時,高傲的人不再是那些上等人,而變成了身份低賤的下等人。這一轉折,初步顯現出人性的對立。
所謂的上層社會人士在面對侵略者時,放下他們在底層人面前的高傲與自尊,點頭哈腰阿諛奉承,只為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國家形象早已被他們拋之腦後,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被視為是下等人的羊脂球,反而一直保持著剛正不阿的態度,嚴辭抗拒侵略者。即便是小人物,但在她看來:這樣的場合,她的言行代表自己的國家,不能向敵人低頭哈腰。
兩者相比,反而低賤的羊脂球更加具備愛國情結、民族自尊心。
在被扣留期間,普魯士軍官對羊脂球提出了無理的要求,羊脂球果斷拒絕了。但這事被羊脂球同行的上等人得知後,他們擔心自己會受到危險。
於是將對普魯士士兵的憤怒,轉移到羊脂球身上,他們認為:羊脂球本就是風塵女子,哪有尊嚴,是因為羊脂球的拒絕,所以他們才無法離開,於是他們開始密謀如何讓羊脂球屈服。
毋庸置疑,這時自私、虛偽的人性已經開始顯露......
在上等人勸說無果後,代表著聖潔的修女也加入了這場無恥的勸說。
她們打著上帝的名義,干著助紂為虐的勾當。同為底層人的科爾尼戴雖然也知道這是一場陰謀,但並沒有揭穿,反而聽之任之。
於是在虛情假意、花言巧語的哄騙下,善良的羊脂球最終被迫答應普魯士軍官的無理要求。
三、身份不代表內心
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之前,隱藏在有修養表相下的虛偽、自私的人性,在他們擔心自身利益會受到損害時,開始逐漸顯露。
這和作為下等人,卻表現出愛國情懷以及善良、勇敢、美好人性的羊脂球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最簡單、也是最淳樸的人性對立。
小說的最後,由於羊脂球的犧牲,一行人得以繼續前進。
正常來說,其他人應該像他們極力感謝羊脂球,但他們並沒有,反而像之前一樣排擠對方,甚至還更加明目張胆。
他們對羊脂球鄙夷不屑,覺得她骯髒不堪,不願和她接觸,彷彿多看她一眼就會染上傳染病一樣......
在這最後一段旅途中,莫泊桑又描繪了一次午餐的場景,這次和先前截然相反,那些虛偽自私的人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在馬車上大快朵頤,對饑寒交迫的羊脂球不聞不問。
顯然,他們早就將羊脂球在困難時期與他們分享食物,為了能夠放行,委身敵人的事全然忘卻,彷彿當初殷切勸說羊脂球的並不是他們。
看到這一幕,面對冷漠的同伴,後悔、羞愧、憤怒等情緒一股腦湧上羊脂球的心頭,相較心中的怒火,飢餓對羊脂球來說已經微不足道了。
但是羊脂球內心的悲憤,卻無處發泄,哭泣似乎成為她唯一的宣洩口,但是自尊心讓她最終沒有發出一絲聲音。
羊脂球的眼淚,並未喚醒那些上層人殘存的人性,在他們眼中,羊脂球本就是底層,讓她同意普魯士軍官的無理要求並沒有什麼不妥,她根本沒必要自命清高。
羊脂球的眼淚與其他人的不為所動的對比,完全將醜惡的人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從而襯托出低賤身份的下等人的偉大人性。
《羊脂球》這部短篇小說,透過一輛馬車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美與丑,也讓我們清楚上等人並非就是有教養充滿人性美的,而所謂的下等人也並非沒有一點尊嚴與愛國情懷。
風塵女子作為一種職業,是各種無奈所造成,我們不能根據職業來評判一個人的人性,而是要根據這個人具體的品行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