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內卷嚴重,年輕人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讓孩子將來有更多的競爭優勢,家長們都拼了命「雞娃」,好讓孩子有優秀的學習成績,將來上好大學和熱門專業。
站在父母角度來講,「雞娃」是為了孩子好,但如果家長一直像打雞血一樣逼迫或督促孩子學習、刷題,並不斷向孩子灌輸競爭和危機信息,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精神、心理很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後,學習壓力、競爭壓力本來就大,這時候如果家長再施加壓力,可能會導致孩子抑鬱。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得抑鬱症其實就是『矯情』,認為孩子學習再怎麼苦、再怎麼難,也不用像大人那樣要為生活奔波,不需要賺錢,不需要擔心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只需要好好學習和快快樂樂成長就行了,怎麼可能會抑鬱?但實際上,抑鬱症就像一隻看不見摸不著的猛獸,吞噬著一個又一個孩子。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鬱檢出率達到24.6%,並且隨著年級增長,抑鬱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小學階段的抑鬱檢出率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鬱檢出率約為1.9%-3.3%;到了初中階段,抑鬱檢出率升至三成左右,重度抑鬱檢出率為7.6%-8.6%;高中階段的抑鬱檢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鬱檢出率達到10.9%-12.5%。
並且越是優秀的孩子,患上抑鬱的概率更有。
一位某重點高中的家長透露:自己正在上高二的孩子的班級總共才50人,有29個在服用抗抑鬱的藥物。一個班級里竟然有超過一半的孩子靠吃抗抑鬱葯支撐著,這個比例真的太高了。更加恐怖的是,在那些暫時還不需要服用抗抑鬱葯的孩子當中,不知道哪天也會崩潰。
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抑鬱症離我們的孩子並不遙遠,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平時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密切留意孩子的情緒,很多孩子看似「矯情」的表現,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比如: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喜歡發獃不合群;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動不動就發火;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自信,擔心自己做不好;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睡不好;飲食出現異常,食慾降低或者暴飲暴食;有自虐、輕生等想法或行為。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病」了,只覺得自己心情不好或者狀態不佳,父母如果有防範的意識,從孩子的動態中發現端倪,就可以防患於未然。
預防孩子走上抑鬱或者走出抑鬱,父母可以多陪孩子做這幾件事:
第一,多傾訴孩子內心的煩惱。當孩子能夠很好地和父母溝通交流,把內心的煩惱和困惑講出來,並且得到理解時,孩子內心的負能量就會得到釋放,情緒、狀態會逐漸變好。
第二,多帶孩子出去運動。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是很好的解壓方式,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散散步、打打球、爬爬山,可以讓孩子把學校里的各種壓力都暫時卸掉,然後再輕裝上陣。
第三,多鼓勵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孩子感覺生活更幸福,在學校里學習也會更有動力,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識別哪些才是真正的朋友、應該跟朋友分享和合作。
第四,多提醒孩子要自我減壓。即使是父母,也不可能隨時陪在孩子身邊,要教會孩子自我減壓,當感到情緒低落或者壓力大時,可以暫時放下學習,做一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時期,比如聽音樂、跳舞、逛街、看書等,緩解心情。
千萬不用覺得抑鬱離孩子很遠,其實這是一件很大概率的事情,家長要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壓力狀態,一旦發現孩子壓力過度,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