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有社交嗎?


我們周圍經常會有一些年輕的媽媽會在周末或者假日有意識的帶著孩子去找一些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出去玩,有意識地去給孩子培養社交圈。很多人會覺得這樣有必要嗎,孩子這麼小,就耗費家長這麼大的精力有意義嗎?


其實這樣是非常有意義的,人是群居動物,處於社會群體中,每個人都需要夥伴,小寶寶也不例外。

每一個孩子出生,他的父母家人就是他的首個社交對象。他們從家人對他們的呵護照料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慢慢地他們會從眼神交流到咿呀回應,慢慢地形成家庭社交。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他們會接觸更多的除家人意外的陌生人,他們就會根據跟父母交流的經驗,去和其他人進行交流。


所以從孩子幼兒時間,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多帶著孩子出來接觸同齡人。用家裡老人的話來說,就是帶著孩子多出來見見人,免得將來到人多的地方認生,行為舉止靦腆不大方。

我們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社交圈,尋找一些和孩子同齡的家庭,平時有空的時候多約著一起到戶外運動,或者帶著孩子多去對方家裡串串門,玩一玩。

我們會發現幾個孩子剛到一起的時候可能會想並不會立即建立交流,往往是自己玩自己的。我們家長不要急於干涉讓孩子馬上一起玩耍。我們會發現孩子即使是自己玩自己的,其實也會在玩的同時偷偷關注和觀察對方,然後慢慢地他們就會玩到一起,形成玩耍交流關係。

在孩子玩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小的矛盾,這時候家長也不要急於干涉,這可能反倒是孩子們學會處理社交關係的一個好機會。我們可以好好引導,讓孩子們去表達自己、解決處理問題。

可能還有會很多家長會去幫孩子有意識的篩選社交圈,其實孩子們長大了進入幼兒園甚至校園,會遇到各種各樣性格的孩子,我們不能一輩子都跟著他為他保駕護航,那還不如早點培養他處變不驚的能力,為將來的社交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