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婉殤成長筆記,用有趣的話語講述個人成長和深度思考的內容。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啟發,可以關注我哦!
祝各位開篇有益:
一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還是綜藝。
總之裡面大概講的就是富豪去體驗窮人家的生活,為期多少多少天。
到了結束那天,富豪被採訪有什麼感受。
然後富豪說感覺很不好,這樣的日子如果真的讓我過的話可能我一個月都熬不下去,太難受了。
然後那個採訪的人說但看你這幾天都熬過來了啊。
富豪又說這是因為我知道我熬過這幾天我就會回到我從前有錢的生活,我有希望,但這些人卻不一樣,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啥希望,他們得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下,所以如果我真的在那個環境下,我不敢保證能熬幾天!
當然,原話我記不清了,但大意就是這個。
所以,這就是現實,人家真的就只是來體驗生活的……
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們人生中做的絕大多數決策,其實都是根據希望來做的。
比如結婚,生孩子,買房,這些人生大事上!
你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那你的一些行為相對就會更加激進一點,比如敢加槓桿了,敢超前消費了,反之,你就唯唯諾諾,不敢浪了。
那麼,說回咱們的標題,我說這麼多和現在大家不願意生孩子有啥關係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希望!
二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那就是,互聯網上認同現在大家不願意生孩子的聲音佔據了主流,但這其實並不意味著咱們全社會都是這樣。
原因很簡單,就是那個著名的沉默的大多數理論。
經常會泡在互聯網上東發表一下意見,會表達一下看法的都是什麼人?
至少大多數不會是那群每天工作12甚至16個小時以上的人吧?
如果大家是或者曾經是小鎮姑娘或者青年,那身邊應該有很多人,這些人其實並不關心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他們每天下班後可能就想刷幾個短視頻或者打兩把遊戲放鬆下,他們不想關注什麼少子老齡化啊,結婚率下降啊啥的,他們帶寬已經不夠用了,他們只想躺平。
僅此而已。
但這些人才是大多數,他們懶得在網上發表看法,於是他們成了那群沉默的大多數,但不能因為他們沉默,就當他們不存在。
所以我們可能在互聯網上討論為什麼現在年輕人晚婚晚育的人特別多的時候,我們或許,忘記了把這群人算進來。
如果我們把他們算進來,可能就會發現 真實的世界裡其實是兩極分化的。
也就是,晚婚晚育的人可能要三四十歲才結婚,而還有一群人卻可能早在二十剛出頭就抱上了孩子。
其實我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希望!
三
農村裡有很多初中沒畢業就早早輟學打工或者跑去混所謂江湖的人。
大家身邊可能或多或少也會有,可能大家也會發現,這類人結婚結的往往特別早。
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父母也覺得他們這輩子翻身的可能性很小了,所以讓他們趁年輕女方還不那麼計較利益還處於看感情的階段,這時候哪怕你窮點,只要你嘴甜,也有很大希望能找個女孩結婚,但結婚以後還不保險,畢竟結了還可以離啊,這時候,就需要孩子,孩子是將來夫妻吵架或者鬧離婚時的樞紐,大家可能也經常聽過,類似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和你離婚了之類的話。
於是,這類人往往就結婚早,生孩子也早,因為這樣才能把女方綁死不敢輕易離婚。
我知道看了我這段話可能女孩心裡很不舒服,但不舒服歸不舒服,現實就是如此,現實又何曾讓我舒服過?大家都不舒服。
所以,我說的兩極分化的其中一極就是這個群體,他們還需要孩子作為聯繫婚姻的,他們怎麼會不結婚不生育呢?
別逗了好嘛!
四
至於另外一極晚婚晚育的人則應該不咋需要我多說了吧?
其實網上很多人對這方面都說了很多,比如什麼貧富分化啊,或者覺得什麼紅利消失了啊什麼的。
但我的看法其實就是希望。
因為希望,於是底層的窮人在經歷社會毒打或者在父母的催婚下連忙結了婚。
我們想想,如果他們的未來還有很大的希望,很多的可能性,他們會早早的結婚嘛?
不會,因為他們會等那個可能性落地,因為婚姻其實是兩個家庭的資源重組,所以,他們結婚要等自己將來翻身後在結,因為這時候的對象大概率資源啥的會比從前的更優質!
我知道,我上面說的那些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他們可能會說:你怎麼能把愛情說的那麼功利呢,這可是愛情啊!
得,我沒啥好解釋的,反正多經歷幾次社會毒打你就懂了。
那麼,說回來,這群早早結婚的人知道自己這輩子沒啥指望了,於是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這可能也是導致他們早早生孩子的一個原因。
而那群咋勸都不願意生的人呢?
因為他明白自己很優質啊,他知道自己哪怕在浪幾年也照樣能找到接盤的,所以他不慌,在這樣的前提下,他為什麼要早早在一棵樹上弔死?
你告訴我嘛,為什麼?
限於篇幅,很多更深入的東西真的講不下去了,而且那些更深入的東西可能更讓一些戀愛腦接受不了。
所以本文打算就寫到這吧。
總之我說這麼多的結論其實就是,當你有希望的時候,你不會急著結婚急著要孩子的,當你沒希望的時候,你恨不得趕快把婚結了讓孩子傳遞你的希望。
以上就是本篇內容,希望沒導致一些戀愛腦的世界觀崩塌吧。
全文完,如果覺得對你有啟發,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感謝你這麼忙還願意花時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