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社會,這裡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各種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可能存在,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產生校園霸凌的現象。而作為家長,自然不希望校園霸凌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不過,有時候總是事與願違。周末本來要帶孩子去遊樂場的,因為這件事是孩子期盼已久的事情,現在終於騰出來時間,自然要馬上滿足孩子的這個小心愿。
於是,我在孩子周五放學的時候,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孩子,但是孩子卻沒有出現預期中的興奮,看到孩子的情緒不太對勁,我隱隱約約感到孩子在學校可能發生了什麼,於是就對孩子進行了詢問。
一開始,孩子還不願意說,在我再三追問之下,孩子才告訴我,他在學校被欺負了。
有一個同學經常會故意地說他壞話,比如有時候會說孩子的衣服穿得很像「破爛」,有時候會說孩子長得很難看,有時候會說孩子摳門吝嗇,有時候會說孩子很笨等等。我聽得出來,這是孩子的同學故意針對孩子,故意欺負孩子。
我們家孩子一向老實巴交、沒有脾氣,對待任何人都是非常友善的,可就是這種善良,讓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這讓我非常的生氣。
但是,總不能像南京某男子一樣帶著孩子上門打人家孩子吧?
於是,我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並與老師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而老師也表示自己將會好好處理這件事,約談對方家長,向我真誠致歉。
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對方家長也真誠地道了歉,還準備了一些牛奶等禮品準備進行賠償,我自然是婉拒了。
其實我要的主要是一個態度,既然對方家長這麼誠懇,孩子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沒有必要再要人家的東西了不是?
雖說這件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將會永遠地被孩子埋藏在心裡,那些受到的傷害也成為了永不磨滅的記憶。雖說孩子以後不會再受到那個同學的欺負,但是孩子受傷的心靈卻需要長時間的修復。
所以,要想讓我們的孩子從本質上不受校園霸凌的影響,就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在霸凌產生之初,就終止霸凌行為的繼續。
用這些方法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不好惹」,孩子到哪都不會被欺負
俗話說「柿子撿軟的捏」,我們能夠發現,受到校園霸凌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惹」,所以才會有一些「壞孩子」去欺負孩子。
但如果孩子變得「不好惹」之後,就很少會有「壞孩子」來欺負了,畢竟「壞孩子」是壞不是傻,他們不會蠢到「雞蛋碰石頭」。
●鍛煉孩子的身體,讓孩子變得「看起來就不好惹」
體質較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負,這是因為孩子如果瘦弱、無力,就會給人一種非常容易拿捏的印象,從而成為「吸引霸凌體質」,遭到壞孩子的欺負。
但如果孩子經常鍛煉身體,身體非常的高大強壯,那就根本不會讓人產生欺負的念頭,畢竟誰會自找不自在呢。
就像我們樓下鄰居家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是看起來非常的壯實,在學校裡面屬於完全不會被人欺負的類型,因為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就「不好惹」。
●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勝友如雲」
俗話說「人多勢眾」,誰也不會去欺負一個擁有眾多朋友的孩子,畢竟孩子的朋友並不是擺設。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引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這也是我在孩子受到欺負之後對孩子進行加強培養,讓孩子在幼兒園多交朋友,之後再也沒有孩子願意欺負我們家孩子了,因為朋友多了「不好惹」。
●提升孩子的反霸凌能力,關注孩子心靈成長
除了交朋友,我還非常注重提升孩子本身的抗霸凌能力,要讓孩子打心底知道如何辨別霸凌、遠離霸凌。
當然,空口白話地對孩子講,孩子很可能不理解,因為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聽大人的道理就像置身於「雲里霧裡」,很難完全的理解與體會。所以,我就採用了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給孩子準備了一套繪本書。
這套書就是《兒童反霸凌啟蒙意識繪本》,全套8本,包含了8個不同的霸凌主題,這些都是常見的霸凌現象,比如隱性霸凌、身體侵害、肢體霸凌、財物霸凌、語言霸凌等等。
每個主題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故事,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便於孩子的理解與掌握。
每一個主題都向孩子展示了什麼是霸凌、霸凌會帶來什麼、如何遠離和擺脫霸凌。讓孩子學會拒絕、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勇敢地面對困難、學會樂觀與自信的生活態度等。
孩子在看完之後,能夠自然而然地將遠離霸凌的方法代入到自己身上,形成較強的反霸凌意識。
比如閱讀了《我不喜歡被排擠》後,孩子知道了被排擠不要自暴自棄,更不要表現出不合群的樣子,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多交朋友,保護好自己。
一套8冊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閱讀,父母送孩子再多的禮物,都不如送孩子這套書,書中蘊含知識,能讓孩子遠離霸凌,健康快樂的成長。
結語
校園霸凌不可小覷,雖說有時候霸凌的程度很輕,大人可能會覺得「無關緊要」,但卻會給孩子留下較深的心理陰影,長此以往將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成長健康甚至是人身安全。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反霸凌教育,讓孩子從小具備反霸凌意識和能力,遠離校園霸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