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所關注的重點,因此在孩子生病之後,家長都會比較著急,會第一時間讓孩子服用藥物來緩解癥狀,甚至有些家長會在家中常備一些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兒童用藥非兒戲。
大家是否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呢?
諾諾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平時非常喜歡唱歌跳舞,就是因為在學說話的關鍵期,發高燒使用了消炎和止咳藥,最後導致耳毒性耳聾,最終致聾聽不到聲音也不會說話。
用藥不當毀一生?
大多數時間家長會自行購買藥物給孩子治療,並不會出現問題,但不排除例外,總有些家長會因為過於擔心孩子,給孩子盲目地用藥物。
而孩子機能以及臟器上不成熟,不同年齡階段的體重,身高體表差別較大,對藥物的分布吸收代謝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據調查顯示應用量不到我國每年約3萬名兒童耳聾,約7000名兒童死亡。
在我國,每年因用藥不當而成聾兒的孩子約有30000名。其中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損傷孩子,更是數不勝數。
去年10月中旬,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其中發布了最新的兒童用藥黑名單。
一些醫療條件落後的地區,醫生知道這個葯可能引起不良反應,但是不用就無葯可用,也有一些鄉村醫生憑經驗做了幾十年,延用上世紀的醫學課本,在基層沒有持續進修的條件,真就不知道這葯的說明書改了。
所以兒童用藥的禁忌要靠家長重視把關,做好最後一道防線,避免後悔自己親手把葯喂進孩子嘴裡引發悲劇。
兒童用藥誤區多多
央視網一項調查顯示,80%以上的家長都存在用藥誤區,因此藥店人更要肩負起為顧客健康負責的責任,那麼給孩子吃藥最容易犯哪4個錯誤呢?
誤區一:把葯溶於牛奶、糖水、粥湯中服用
由於牛奶、飲料、糖水等液體中含有多種物質,可能會與藥物結合,影響藥物的吸收,有的甚至會破壞藥物的結構,從而影響藥物治療效果。
比如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混濁沉澱,致使療效大打折扣。
誤區二:混合用藥
混合用藥時,由於藥物與藥物之間會相互作用,可能會影響藥效,還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混合藥物還有可能使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導致用藥過量產生毒性,所以建議避免混合用藥。
誤區三:濫用抗生素
很多家長會把抗生素當作一種「萬能葯」,一有感冒、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有發燒也會馬上服用抗生素。
但兒科醫生明確指出,如果沒有細菌、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的話,抗生素的使用是沒有必要的,而我們日常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多半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濫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過多,不僅會傷腸胃,影響食慾,同時也會殺死腸道內益生菌,對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響。
誤區四:把大人的葯分小量給孩子吃
有些大人的用藥對於孩子來講是禁用的,比如說尼美舒利,12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議應用的,喹諾酮類的左氧氟沙星,18歲以下的孩子是禁用的。
最新兒童用藥黑名單:盡量別再喂孩子吃這些葯了
感冒藥:
止咳藥:
含可待因復方口服溶液:
退燒藥:
抗過敏葯:
胃腸道疾病用藥:
保健葯:
皮膚病葯:
中藥注射液:
這些葯都不能吃了,那孩子生病了就要硬抗嗎?
1、孩子生病了要硬抗嗎?
不是不能用,而是要謹慎使用,不管是本次的慎用藥名單,還是以往的禁用藥名單,都有針對某個年齡層、某個群體。
比如說2歲以下、新生兒、老年人,只要孩子不屬於這個群體,在醫生的指導下還是可以使用的。
2、 以前\近期\昨天孩子吃過這些葯怎麼辦?
以前吃過只要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就不用擔心。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去醫院。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這些葯就不要給孩子吃了!
感冒高發期,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對待自己,生病了一定要去看醫生,在我們醫生的指導下安全用藥,切勿想著隨便買點葯」應付「過去。你現在「應付」病,等到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體可不會「應付」你!希望對待孩子生病,家長們少走彎路,避免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