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284)丨父母無來由的發火是為了轉移內耗形成的憤怒

大家好,我是扈俊麗。

一個陪媽媽們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創業者。

除了原創文章,每天精選3篇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內容來自:書籍、公眾號、知乎、微博、付費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個人觀點,也不清楚原始出處,所以大部分沒有註明摘自哪裡,侵刪。

這是第284篇學習筆記:父母無來由的發火是為了轉移內耗形成的憤怒。

以下為學習筆記正文。


1,挑起衝突,是為了轉移內耗

如果當父母的人自身狀態很糟糕,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孩就越難體會到家庭的溫馨。

這些人為了勉勵活著已經精疲力竭了,未知的恐懼和焦慮讓他們不斷退縮,家可能是他們唯一能夠肆無忌憚的地方,孩子就成了唯一無需顧忌的對象。

沒有任何理由的挑起衝突僅僅是為了轉移由於內耗形成的憤怒。

不管是沒事找事批評,還是雞蛋裡挑骨頭的苛責,都是為了轉移衝突,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用盡惡毒的侮辱卻不會有任何內疚,極度雙標的各種行為其實是為了尋找一種虛無的價值。

——摘自《結構學》

2,看到自己的固執


當我們固執地去改變一個固執的人的時候,通常只能看到對方的固執,而看不到自己的固執。

把看別人的目光收回來專註於自己。

為人父母者可以覺察自己,當我們說孩子倔,固執,怎麼說都不肯聽,不肯照做,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是固執的。

說了幾百遍了,他都不聽,可是我們依然要去說。

到底是誰固執?

3,「好」是取悅者的心理盔甲

取悅於人的心態存在邏輯上的缺陷和錯誤。

它們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危險的。

因為它們會導致沮喪、焦慮、自責和內疚等消極情感,讓你陷在適得其反的緊張循環中難以自拔。

取悅於人的心態是危險的,因為它們唆使你為自己取悅於人的習慣找理由,從而任這些習慣變得根深蒂固。

它們還縱容你繼續逃避消極及可怕的情感,而後果就是你從來沒有學過克服或控制這些情感。

正如你將會看到的,在你的孩提時代,有些取悅於人的心態可能是恰當的,甚至是有益的。

但如今你是成年人了,大多數這樣的心態對你不利。

你需要修復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思維,因為你目前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你了。

正相反,它們把你牢牢地困在了取悅症的陷阱中。

說得形象點兒,你的頭腦被自己有缺陷的、錯誤的思維方式毒化了,至少是被污染了。

用如今的網路語言說,你的頭腦中了取悅於人的病毒,它在破壞你硬碟上的大部分數據,其中包括你跟他人相處時的情感和行為。

例如,取悅於人的心態牢牢地根植於強制的當好人的自我概念中。

你不僅期望別人普遍認可你無與倫比的好,而且還期望自己的內心能始終感到愉快。

「好」是取悅者的心理盔甲。

在你心靈深處,你相信當好人能讓你贏得別人的喜愛,能保護你免受刻薄、拒絕、憤怒、衝突、批評以及反對的傷害。

但是,當你跟另一個人有了消極的相處經歷(這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你的思維方式會讓你感到自責。

這是因為在取悅於人的心態中,如果你遭到了拒絕或受到了傷害,你會認為原因是你不夠好。

這種想法跟於己不利的沮喪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