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鐵元素的不足經常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孕婦在妊娠期由於妊娠反應、胃腸蠕動等多種因素影響鐵元素的吸收,同時由於胎兒的成長會增加母體內鐵的需求,容易造成孕婦的缺鐵性貧血。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在孕婦中有著較高的患病率。缺鐵性貧血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嚴重的危害。
產後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分娩併發症,也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顯示,貧血是產後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隨著妊娠缺鐵性貧血的加重,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會逐漸升高。
一、先來看看什麼是產後出血吧!
- 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24h內,陰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宮產分娩者出血量≥1000mL;
- 嚴重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24h內出血量≥1000ml;
- 難治性產後出血是指經宮縮劑、持續性子宮按摩或按壓等保守措施無法止血,需要外科手術、介入治療甚至切除子宮的嚴重產後出血。
懷孕期間,鐵的需求量要比孕前高出一倍以上,如果孕媽媽在懷孕前就伴有缺鐵,孕後鐵的需求量要提高更多。如果鐵的攝入量不足,孕媽很容易患有缺鐵性貧血。
二、妊娠期孕婦貧血影響母嬰健康
妊娠期孕婦貧血可以引起抵抗力下降,患者通常表現出心悸、失眠、頭暈等癥狀。此外,貧血孕婦對於分娩和手術的耐受性降低,發生產科併發症的風險升高,不僅影響產婦的康復,還可能影響胎兒健康。
鐵元素是紅細胞、血紅蛋白(Hb)生存所必需的原料,妊娠期需求量顯著提升,孕婦需外源性攝入鐵以保證機體鐵循環平衡。若妊娠期不注重鐵攝入,孕婦實際吸收的鐵難以滿足其需求量,長期可能導致鐵減少逐漸發展為缺鐵性貧血。
二、補鐵治療缺鐵性貧血,有利於改善血紅蛋白水平,減少產後出血量
為滿足妊娠期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孕婦體內循環血量會有所增加,血容量的提升會導致血液稀釋,引起機體Hb濃度下降,通常孕早期Hb濃度開始下降,至產後足月Hb才能恢復正常水平。
研究顯示,與補充含鐵飲食、提高保健意識等措施相比,按規範補充鐵劑是提高Hb水平更有效的方法。
(1)常用的口服鐵劑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第一代口服鐵劑:硫酸亞鐵
為無機鐵,含鐵量較高,價格便宜,是普遍使用的口服鐵劑。但其性質不穩定,以離子形式吸收,易受其他成分的干擾,生物利用度差,胃腸道刺激性顯著,且存在很大的鐵鏽味。
②第二代口服鐵劑:乳酸亞鐵
乳酸亞鐵為有機酸鹽類第二代口服鐵劑的代表,同類藥品還包括檸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和富馬酸亞鐵。共同特點是以離子形式吸收,易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擾,遊離的Fe2+導致內源性自由基的產生,損傷細胞膜。
③第三代新型有機鐵:右旋糖酐鐵
研究結果顯示,右旋糖酐鐵分散片治療效果優,安全性高。右旋糖酐鐵屬於第三代口服鐵劑,以鐵元素絡合物、右旋糖酐為主要成分,是一種具有可溶性的鐵元素,該藥物進入人體後,右旋糖酐鐵可有效補充患者血液中所需的鐵元素,有利於緩解臨床癥狀。
相關研究顯示,右旋糖酐鐵分散片的可溶性強,更易被人體所吸收,根據貧血程度選擇不同給藥劑量,既可確保用藥安全性,又能夠充分鐵含量補充,效果明顯。綜上所述,右旋糖酐鐵分散片治療妊娠合併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貧血癥狀,減少不良妊娠結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受缺鐵影響,基質金屬蛋白酶可能過表達,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乏力,誘發產後出血,並且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還可造成子宮缺血缺氧,影響胎兒營養和代謝,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孕期補鐵宜採取個體化補鐵策略,掌握適當的時間和合理的劑量,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膜早破的發生率,減少貧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礙和低出生體重兒等,同時也應避免高劑量補鐵和鐵過量導致的氧化應激反應。
綜上,妊娠期對缺鐵性貧血孕婦進行補鐵治療,有利於降低產後出血發生率和出血量,改善血紅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參考資料:
[1]許克素,張艷,汪雲,鄭曉燚.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孕婦產後出血的效果及對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2,33(06):62-66.
[2]張鈺.右旋糖酐鐵分散片治療妊娠合併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20,13(2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