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寓意著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秋季天氣變化多端,加之空氣乾燥,兒童疾病小高峰又來了。
應預防哪些疾病發生?
防秋季感冒。秋季冷熱交替明顯,又到了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極易引起兒童發熱、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季節交替、秋季病毒細菌高繁殖、飲食不佳等是孩子秋季感冒多發的重要因素。
防中毒性菌痢。初秋是痢疾桿菌的繁殖高峰期,如果孩子不注意吃東西時的衛生,極易因痢疾桿菌經口進入人體而發病。本病的病死率較高。因此,在初秋髮現孩子突發高熱,即使沒有腹痛、腹瀉等癥狀,也應首先想到此病,及時就醫。
防秋季腹瀉。每年9月到次年1月,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月至12月是高峰期。秋季腹瀉最易感染的人群是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大多起病急,初期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發熱、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癥狀,並常有輕度嘔吐,24小時內會出現腹瀉,大便每日會高達數次至十餘次,大多呈稀薄、稀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無膿血。腹瀉次數較多的患兒,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每年4—9月是高發期。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
應如何預防?
感冒
1. 關注當地當日天氣預報,及時增減衣物;
2. 均衡飲食、充分休息、多喝開水、適量戶外運動等;
3. 做好生活、工作、學習等場所的室內通風、清潔;
4.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防止飛沫污染他人;
5. 保證充足的睡眠。
各種秋季過敏症
容易引起過敏的患者,避免接觸過敏原是最關鍵,最有效的預防疾病發作的方法。
主要防範措施包括:
1. 避免塵蟎、花粉、真菌等過敏原,如全面、徹底地清潔房間。
2. 床墊、窗帘、沙發套,枕頭及被褥定期用熱水清洗。
3. 最好避免在早晨5-10時(空氣中花粉含量高峰期)出門。
4. 若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5. 調整飲食結構,適當減少肉類、禽蛋、奶製品和海鮮的攝入。
6. 加強鍛煉,提高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減少感冒等誘發因素。
7. 預防性使用一些抗過敏葯。
手足口病
1. 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保持個人衛生;
2. 徹底清洗食具及兒童玩具並消毒殺菌;
3. 不要在做飯區域附近更換孩子的尿布;
4. 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物品;
5. 盡量遠離人員密集型場所,避免與患者接觸;
6. 多吃瓜果蔬菜,多休息;
7. 接種相關疫苗,如EV71滅活疫苗;
8. 學校應加強對玩具、教室、宿舍等物品和場所的日常消毒。
除了對疾病的預防,日常穿衣也十分重要,下面這份秋季穿衣「法則」或許可以幫到你哦~
穿衣法則和年齡段也有關,大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感來做一定的參照。遇到早晚溫差大的季節,「洋蔥式穿衣法」也值得借鑒。
新生兒
新生兒調節體溫的能力差,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除非溫度 24℃ 以上,否則都要穿幾層衣服來保暖。比如:貼身小上衣+尿布+睡衣+抱毯。一個實用的參考辦法是,在同等溫度條件下,新生兒要比大人多穿一層衣物。
1歲以內的寶寶
可以在室內比大人多穿一件薄衣物,並通過摸後脖頸的溫度來判斷是否穿著合適。
1~3歲的寶寶
活動量大,比較容易出汗,在室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和大人一樣多,注意腹部保暖哦!
3歲以上的寶寶
已經有了基本的自我表達能力,當他們回答不冷的時候,就不要再追著加衣服咯!
看了上面的穿衣法則,是不是感覺思路很清晰了?但是,現在早晚溫差大,一天給娃換好幾套衣服也不現實,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給娃穿衣服呢?
洋蔥穿衣法
顧名思義,「洋蔥式穿衣法」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穿衣。好處是方便穿脫,可以根據需求及時增減,室內室外自由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