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時間,你是否能「管理」得了?

閨女上初中後,肉眼可見地忙起來了,而且能感受到她的壓力:她哭過兩三次了,而且主動讓我給她請家教,這兩天每天都催我:媽,家教什麼時侯開始?

我很心疼她,小學開開心心地玩了六年,沒有報過任何課外輔導班的娃,現在居然主動要求找老師了。

看著她每天忙到飛起,我也心疼,一過9點也忍不住要催她:寶貝,先睡覺,作業完不成不重要,以後我們看看怎麼能把時間管理得更好。慢慢來,你能追上來的。

於是我一口氣買了好幾本兒童管理的書,準備好好學習一下時間管理。

晚上下班門口自然又是一堆書,我當著閨女的面拆開來看,並且隨手遞給閨女一本,讓她也翻翻,閨女看了一眼,對我說:媽,你是覺得我管理不了時間嗎?

我楞了一下,認真地說:不是的,是我自己覺得時間管理做得不夠好,所以才買來看的。

晚上又跟閨女一起學習(家教開始之前,我只好先充當「家教」了),又到9點,我又催閨女去睡覺,我也跟著睡覺了。

早上4點半準時醒來,看了一本書,覺得價值不大;上班時往背包里放了另外一本《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這本書非常有名哦),上午完成了工作之後開始翻,中午吃飯回來又接著翻,午睡起來後又花了半小時翻完了,基本認定,這本書對我而言,沒有價值,就不浪費我的錢和我家的書櫃了。果斷退貨。


現在來吐個槽:

首先,我的孩子絕對不會接受我這樣的「管理」。

看看這個密密麻麻的表格,這本書中這樣的表格隨處可見,「管理」之細,真是令我汗顏,這得是多麼聽話的孩子,才能做到表格里這麼多的要求啊!

我都沒敢讓娃看,她想說什麼我都能想到,我害怕她會說:你用這麼多的格子來管我,你這是把我放監獄裡了嗎?

我家這個娃,天生主意大,誰都沒辦法管她,她從小到大,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小學時堅決不上課外班,到現在急切要求請家教,全是她自己作主。


其次,很佩服這本書主創團隊的「創作」能力。

看到此,讀者是不是想起什麼來了?

我一看到,立刻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

連結尾都差不多(標紅線處)。

再次,也很佩服這本書和《正面管教》里的四個R完全一致,我翻完這本書沒看到有什麼參考的文章和參考書,只能說主創團隊太厲害了,所有知識完全是自己的原創。

昨天剛讀完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順便說一下,李笑來先生也太迂腐了,一本書,有半本書是在解釋他這句話的出處的(關於時間管理,推薦看看李笑來的說法,但是李笑來的這本書,並非是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哦)。

當然,堅決不否定這本書的價值,甚至我完全相信,作者是真的用這套方法把孩子「管理」出來的,有的孩子可能就是適合這套管理。


所以這本書對於有些家長和有些孩子來說,是完全適用的,但是肯定不適合我和我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也因為某個專家的「方法」而出生、犯錯和成長。


最後,來講一個老套但真實的故事。(讀者上網可以搜到)

有一個孩子有一個很牛的媽,我們權且稱為「牛媽」,「牛媽」「管理」孩子會精確到分鐘:放學回家幾分鐘洗手、幾分鐘吃飯、刷牙,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出門……孩子也很爭氣,一路考上中國最有名的高校,成為別人家的「牛娃」。

進入名校後,「牛娃」看到同宿舍同學在打遊戲,天啊,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玩的東西,於是「牛娃」一發而不可收拾。

全宿舍沒有一個同學不打遊戲,但是別的同學該打遊戲就打遊戲,該上課上課,該考試考試,只有「牛娃」,遊戲成了他的全部。

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學期下來,「牛娃」門門掛科,慘遭勸退。

回家後有「牛娃」,又分毫不差地被「牛媽」「管理」了起來,於是二次考入名校。可是「牛娃」重蹈覆轍,再次被學校勸退。

二次回家的「牛娃」再度被「牛媽」「管理」了起來,第三次考入了名校,結果這次名校直接拒錄:我們不要一個管理不了自己的人。

孩子的時間、孩子的人生,豈是你能「管理」得了的?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包括孩子,如果父母想當孩子的專家,風險比較大。

如果你在育兒方面有困惑,歡迎你給我留言或私信我,我將儘快回復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焦點解決中心焦點解決高效教練、兩家青少年戒除網癮機構導師,焦點解決父母成長營創始人,《壹心理》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