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婆婆幫忙帶孩子,對寶媽來說是件輕鬆又幸福的事。可是,如果婆婆帶孩子的方式不對,也可能會變成媽媽的悲劇。
媽媽和孩子本來應該是最親密的,奶奶帶孩子卻教會孩子和媽媽吵架
媽媽是一個電商平台的客服人員,平時就在家工作,而且,大多數時候都要工作到凌晨,第二天早上就起床比較晚。婆婆幫忙在家帶孩子,兒子5歲了,跟奶奶一起玩的時間,比媽媽還要久一點。
有一次媽媽工作的時間比較晚,早上起床以後,吃點東西就又躺在沙發上休息。兒子從廚房走出來,指著媽媽的鼻子說:「你天天躺在沙發上,啥也不幹,懶死了,為什麼不幫奶奶做飯呢?」
看見兒子趾高氣揚的樣子,媽媽也非常生氣。她起來往陽台上走,想要去洗衣服,於是就對兒子說:「你為什麼不幫奶奶洗衣服?」兒子的聲音更大,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媽媽說:「我不會,你教我啊!」
媽媽的情緒徹底爆發了,她走向兒子,打掉他伸出的手指頭,質問他:「你怎麼能這麼指著媽媽,這是很沒有禮貌的樣子」。
一個才5歲大的孩子,會嫌棄自己媽媽懶嗎?會因為媽媽不做飯,不洗衣服就指責媽媽嗎?如果是媽媽自己一直帶著的孩子,我估計是不會出現這樣情況的。
我覺得母子爆發矛盾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媽媽是不是懶,而是孩子的背後,站著的是對媽媽不滿的奶奶。
婆媳矛盾會影響到孩子,這在家庭里也是比較常見的。都說婆婆和兒媳婦是一對「天敵」,如果把孩子加入到婆媳大戰當中來,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隔輩教育,成為阻斷親子關係的一隻手,那婆婆可就不是你的幫手了。
爺爺奶奶溺愛,父母不好管教孩子
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喜歡和老人住在一起了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不利於教育孩子。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當孩子做錯事情,爸爸媽媽想要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馬上站出來,給孩子撐腰,讓孩子免於批評和懲罰。孩子變得有恃無恐,越來越難管教。
有爺爺奶奶在,孩子不好管教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奶奶喜歡在背後說媽媽的壞話。孩子的年齡小,並沒有識別對錯的能力。如果孩子是經常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的話,他們是很相信的。當父母威信在孩子心目中的被摧毀,孩子越大越不好管教,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會叛逆得比較嚴重。
大家庭裡面,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爺爺奶奶都對孩子付出無私的愛,也都希望孩子愛自己更多一點。所以,「你更喜歡媽媽多一點,還是喜歡奶奶多一點?」這樣的問題,就經常有大人會問孩子。孩子夾在父母和爺爺奶奶中間,當然也是不太好回答。
在一個家庭里,其實所有的家人都是希望孩子能好的。所以,這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事情,我們都要盡量少做,一起團結起來,把孩子培養好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養育孩子,養的過程非常關鍵。孩子是誰撫養長大的,他就和誰親,就聽誰的話。有些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就覺得控制不了孩子了,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其實,這說明父母和孩子在童年時期的依戀關係,不夠親密。孩子對你的感情不夠深,你說的話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就不大。
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高質量的互動,讓孩子的童年裡,都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美好的回憶。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會讓家庭更幸福,也會成為父母以後教育孩子的資本。
家庭教育應該保持一致性,教育孩子才更順利。
家裡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有矛盾,你說東,他說西,孩子往往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對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好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為了照顧孩子,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才會住在一起的。父母和家裡的其他長輩,既然一起撫養孩子,就要使家庭教育的原則保持一致,家庭和諧,家人團結,孩子的管教也會更加順利。
父母和老人,對孩子的養育可以分工明確。比如,老人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父母負責孩子的學習成績,分工明確不容易出現矛盾。另外,父母要和老人多溝通交流,向他們傳授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這樣老人才能成為你的好幫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既要照顧好孩子,又要贍養自己的父母,學會妥善處理家庭關係,也是一堂必修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