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之前的人生,父母要為孩子負責(引路),18歲之後的人生,孩子要為自己負責(獨自起航)。
12-18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這時候的他們不再完全聽從父母,變得叛逆、頂嘴、脾氣暴躁,莫名其妙。但這個時候卻是孩子的性格、能力、情商、智商、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最佳時期。
回望這18年來,想跟所有處在這個階段的父母說,真的不要太著急,更不能太焦慮,這幾年的「磨難」是父母必須要修得行,逃不過,躲不過,跳不過。
父母能做的就是靜下心來用心陪伴,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給他愛,給他包容,給他幫助,給他引導,和他一起成長。
回想孩子在小學初中的時候,我也是特別的著急和焦慮,覺得哪哪都缺了一點。
用盡了心思卯足了勁,孩子的成績依然平平,親子關係也不好,特別叛逆,特別對抗。
反而到了高中,一切都改變了。
▶把「期待結果」轉換成「用心陪伴」。
心靜、氣緩,不要焦慮。花時間了解現在青少年的思想,思考自己孩子平時的語言、行為所折射出來的隱含意義,對她的興趣、愛好、交友,她喜歡的,不喜歡的,期待的,嚮往的,都用心了解。
▶孩子期待的成績和目標,除了需要自己努力之外,還需要父母時時督促和善加引導。
孩子有壓力了想辦法幫她緩解,想放棄了幫她尋找前進的動力,難過了給她一個深情擁抱,取得了成績給她大大的讚美。
不要吝嗇讚美,孩子高興就與她一起高興,其實孩子很單純,好好學習有時就是簡單地想讓父母高興。
如果高興都不能暢快,學習又何來拼盡全力?
▶站在孩子的未來看現在!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堅定地告訴他,並幫助他成為你想像中的人。
你希望他勇敢,就鼓勵他去突破,去挑戰,去爭取。
你希望他有擔當,就要教會他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你希望他成為耐挫力強的人,就告訴他凡事先拼盡全力,而後順其自然,努力了自己不後悔,失敗了也要坦蕩蕩。
你希望他成為一個性格開朗、積極向上的人,那就給他愛,給他包容,給他鼓勵和讚美,讓他可以勇敢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美好。
你希望他......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領路人,更是同行的夥伴!
成功了有人喝彩,失敗了有人打氣,跌倒了有人托舉,挫折了有人鼓勵,難過了有人理解,困惑了有人分解,鬆懈了有人提醒...
是親人,是朋友,是觀眾,是一生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