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兩個孩子的豆媽,有著多年教育經驗,有心理諮詢師和家庭教育諮詢師證書。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的問題。
中國式的教育,最讓父母自豪的是:「我的孩子很聽話」,若能再加上一句「我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父母或許趾高氣揚了。
諮詢室來了一位母親,她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讀大學後躲避同學、躲避學習、生活一團糟,老師讓她最好去陪讀。她無法接受,晚上常常失眠,感覺自己快抑鬱了。
她一遍又一遍跟諮詢師重複:「我的孩子很聽話,我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怎麼就變成這樣子?」
其實,她孩子的問題,在於小時候過份聽話,沒有自我,讀大學後換了新環境,沒有母親的陪伴和指揮,他適應不了,於是選擇躲避。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這樣一句話:小時候越懂事越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形成性格缺陷。
孩子過份聽話,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或者未覺醒或者被壓抑著。
被照顧得十分周到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識覺醒較慢。這類孩子事事有家長安排,壓根不用動腦。而家長的安排,都會順著孩子的興緻,不知不覺中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日漸加重。
這類孩子常常會表現出很聽話,按父母的指揮行事,畢竟聽家長的,一切不愁。
見過一個孩子,已經讀初三,問她:「你所有的學科中,最喜歡什麼?」她看了看她母親,搖了搖頭。母親笑著說:「她每科都喜歡,每科成績都很好。」確實,這個孩子各科成績都不錯,但都是她喜歡的學科嗎?抑或是她母親喜歡她每科都讀好吧?再問她:「你這樣的成績,一定是要衝刺全市高考最厲害的私立中學吧?」她依舊看了看母親,然後回應:「不知道,聽媽媽的。」
孩子的回答和反應讓人發懵,也讓人擔憂:孩子雖然在努力學習,但沒有目標,沒有感覺,一切都聽媽媽的。」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母親,會是什麼樣子?
表象優秀,實則「空心」,這是過份聽話孩子的一個特徵。他們或者麻木,或者壓抑。
朋友的孩子,剛剛步入初三就被診斷為抑鬱症,不得不休學。但在老師、同學,還有諸多親戚朋友的眼中,這個孩子乖巧、懂事、聽話、學習成績好。直到有一天,老師無意間發現孩子手臂上有一道道的傷,有的已結痂,有的還滲著血跡,老師大吃一驚,趕緊讓孩子的母親帶孩子去看醫生,結果發現孩子心理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懂事、聽話只是表象,孩子把太多不滿和難受砸向自己的內心,導致心理失去健康。
孩子過份聽話,可能是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或者捨棄自我或者自我傷害。
不少父母從孩子咿呀學語開始,就跟孩子灌輸:你要聽話,只有聽話,你才是好孩子。
有的父母還總把自己的付出和辛苦跟孩子的聽話捆綁到一起,時刻告訴孩子:我這麼辛苦,這麼付出,完全是為了你,你絕不能逆我、傷我,你必須聽我的話,讓我順心、稱心。
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位母親氣勢洶洶一邊吼孩子一邊不停甩開孩子的手:「叫你早起,你偏偏拖拉,害得我遲到被罰款,你滾開,害人的傢伙……」孩子緊緊抓住母親,哭著保證:「我以後早起,我聽話,你不要不要我…」孩子明顯被嚇到了。
孩子拖拉是應該批評,但不該以這樣的方式。況且做為母親,在孩子小時候就該給孩子立好規矩,安排好時間,而不是在出問題時向孩子發泄情緒。
也許孩子在母親憤怒下,不敢再任性,再違背父母,會活得小心翼翼,然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會有負面情緒,長期的自我壓抑,孩子會慢慢變得膽小、卑怯,沒有自我。
尤其是那些生長在家庭不和睦,父母性格暴躁的孩子,更會為了迎合父母,懂事得令人心疼。
一個八歲的男孩,父母離婚後跟隨母親生活。但因為母親在遭遇背叛,並被離婚後,把自己活成怨婦的模樣。小男孩儼然家中的男人,不僅自覺學習,自覺承擔家務,還經常安撫母親,每天看著母親的眼色說話、做事,不會、也不敢做半點讓母親不高興的事情。
懂事的孩子往往是把歡笑留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他們缺乏安全感,敏感自卑,失去自我。
大部份有心理疾病的孩子,都是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
孩子過份聽話,會漸漸失去表達自我的願望和勇氣,成了一個軟弱、沒主見、沒作為的人。
單位里來了一個北大畢業的年輕人,大家都對他高看一眼,希望他能給單位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創造力。
但結果一接觸,大跌眼鏡,發現他竟然是一個沒主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做事誠惶誠恐,總怕出錯,總怕得失人。大事小事都想努力做好,但眉毛鬍子一把抓;任何人任何話,他都在乎。
一段時間之後,領導很失望評價他:「勉強算一名好員工而已。」並徹底放棄了培養他的計劃。
他從小學到大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父親對他要求很嚴格,定下很多條條框框,他只能在裡面乖乖讀書,做個好孩子。他害怕父母,也害怕老師。一路走來,他已習慣低頭讀書、低頭做人。哪怕當初考上名校,他還覺得成績不夠高,對不起父母的期望。他彷彿是為他人而活,聽話,也成了他討好別人,體現自己價值的方式。
聽話的孩子,習慣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忽略或者沒有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和行為,這樣的人註定很難出色。
「乖」和「聽話」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不值得提倡和宣揚。
時代在前進,原本就是後浪推前浪,若是父母總是固執地以自己的經驗去要求孩子聽話、遵從,輕者以犧牲孩子的創造力為代價,重者讓孩子畏首畏尾,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更嚴重者,讓孩子形成性格缺陷,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每一個很聽話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熊父母。
家長們千萬別當熊父母,以所謂的「為你好」強迫孩子聽話,最終毀掉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