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體適能為什麼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項統計表明,30%的兒童因缺少運動導致肥胖,體質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和成績。

相比許多國外體育強國對兒童體適能的推廣和實施,我國仍處於整體落後的地位。

體能是健康的基礎,孩子的體適能要從小練起!

01

各國對體適能的定義

源起美國,美國總統體育與競技委員會於1971年給出了體適能定義:它是指個人能力足以勝任日常工作(學習)而不感疲勞,同時還能有餘力享受休閑,及能夠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及壓力的身體適應能力。

後來在1987年,美國體育界的健康、體育、舞蹈組織(簡稱AAHPERD)提出體適能健康教育計劃。這項計劃的核心內容是與健康有關的知識和方法,主要包括體育活動對改善有氧體適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軟性、身體成分作用的知識和方法,以及營養與體育活動的健康知識。

世界衛生組織對「體適能」的定義是:「身體有足夠的活力和精神進行日常事務,而不會有過度疲倦,還有足夠的精力享受餘暇活動和應付突發的緊張事件的能力。」

歐洲各國學者對fitness有不同的認識:

如德國稱其為:「工作能力」;

法國稱其為:「身體適應性」;

國內有些刊物對體適能也有諸如此類的定義:如《體育教育展望》認為體適能是「使每個人在各種不同狀況下,應該選擇最適合最近需要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來增強自己的體能,以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的獲取健康」。

02

兒童體適能

兒童體能素質的建立從最開始的翻滾、爬行、蹲起、站起、走路進階到跑步動作、跨越、單腳跳、滑行等等動作的發展,再結合柔韌性、力量、平衡、速度、耐力、靈敏和協調性,使孩子的運動有章法的不斷銜接和提升,並幫助他們在各種運動中達到優秀的運動表現。

隨著兒童青少年基礎體能的提升,他們會在將來參與某項特定運動項目時發揮出更優秀的能力。

例如:

在奔跑時投擲(敏捷性、平衡能力、協調性)

躲避多人防守(敏捷性、速度、協調性)

足球中衝撞時的控球(敏捷、平衡能力)

曲棍球中奪球(力量、協調性)

籃球比賽中的快攻/防守(耐力、速度、協調性、力量等)。

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

兒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和需對應發展的『 柔韌性、力量、平衡、速度、耐力、靈敏和協調 』共七大基本運動素質。

不同的身體素質鍛煉敏感期:適宜訓練年齡(歲)

• 柔韌性:4-5

• 協調性:5-8

• 反應速度:8-10

• 有氧耐力:8-10

• 極限速度:10-12(女) 12-14(男)

• 爆發力:10-12(女) 12-14(男)

無氧耐力:12-14(女) 14-16(男)

• 力量耐力:12-14(女) 14-16(男)

• 極限力量:12-14(女) 14-16(男)

03

兒童體適能的好處

幼兒時期孩子的肌體處於快速發育階段,同時具有個性品質可塑性強、競爭敏感的特點,這個時期針對幼兒進行體適能訓練,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1. 刺激神經,促進大腦發育;

2. 增強兒童身體素質,強壯體魄;

3. 矯正身形,養成良好習慣;

4. 塑造孩子完整人格

在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們堅強、樂觀的品質;在挑戰中,增強自信,形成堅韌不拔的性格;在團隊競賽中,學會尊重規則、學會團結合作、懂得如何競爭,學會進取,也學會認輸;在團隊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一切,都是孩子一生必不可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