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不光會「偷」走孩子的視力,還有「未來」,暑假更要防範

大家好,我是CiCi媽媽說育兒。

親戚這回估計是被氣瘋了!周末孩子在家休息,中午一下班就風塵僕僕趕回來給孩子煮飯,結果一回家孩子就吵著要手機充電器。正在做飯的親戚氣不打一處來,幾千的手機立馬摔了,孩子也被重重打了一頓後跪地求饒,發誓以後不再玩手機了。

孩子愛玩電子產品,這是目前大多數家庭存在的問題。一是因為現在的電子產品普及率太高,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它的輔助;二是電子產品里有太多讓孩子無法抗拒的魅力,一玩就容易上癮。

電子產品是怎麼一步步「偷」走孩子的視力的?

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多,特別是父母從小喜歡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隨著孩子長大,電子產品會成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帶來的危害也就更多更深遠:

①寶寶的視力發育隨著生長發育逐漸發育成熟,直到5-6歲時視力的水平才接近於成人。如果在此之前,你就讓孩子看各種電子產品,就是在向視力發育發起挑戰。

②屏幕越小,可能會寶寶視力傷害就越大。特別是當寶寶集中精力盯著屏幕時,容易造成他們視覺疲勞,影響眼睛發育。

③電子產品里的畫面實在不斷移動的,為了跟上速度,寶寶的眼肌就會跟著處於緊張狀態。

所以CiCi媽是很不建議孩子在6歲之前讓他們長時間玩手機、看iPad或看電視的。

影響寶寶眼睛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寶寶比較小的時候,對太多、太小的東西擠在一起難以分辨,很多家長看起來色彩豐富、有層次感的畫面,在寶寶眼裡並非如此。年齡越小的寶寶,越喜歡看色彩單一的東西,色彩太多則會影響寶寶眼睛對色彩的認知。

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可能存在危害

如果寶寶從小就經常看電子產品,特別是經常呆在家裡不出門,總看電視的,會讓他們一直處於安靜的狀態。無法有效消耗體內攝取的熱量,增加肥胖的風險,可能影響身體發育

電子產品「偷」走的不僅是孩子的視力,還有「未來」

電資產對於寶寶來說應該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玩具。從小過早、經常給孩子看電子產品,影響的不僅是視力眼睛的發育,還會悄悄偷走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影響智商發展。

限制寶寶社交能力的發展

聽電子產品里的人物對話和家長直接跟孩子聊天,差別是:是否存在有效互動。孩子在看電視時大腦接受到的信息屬於被動信息,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屬於豐富性的互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孩子在和父母或其他小朋友的互動過程中,通過語言交流、觀察學習到新東西。

減少孩子主動思考的機會

從電子產品的畫面中學習到的東西,都是大腦被動接受的,不能促使大腦主動思考,降低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寶寶習慣了這種接受知識的方式,那麼會影響日後進入學習期的學習能力發展,限制創作力以及想像力的發展。總體來說,就是「看多電子產品了真的可能讓孩子變笨,不利於智商發育」。

導致認知混亂

很多視頻類的節目,雖然也是取自於現實生活,再經過一些動畫處理後,寶寶更容易理解。但是虛擬和現實還是或多或少有差別的,如果寶寶發現從電子產品里看到的內容和現實不一致,就會產生認知上的混亂。

比起禁止孩子玩電子產品,家長更應該這樣做

對於寶寶多大就可以看電視、玩手機,家長沒必要機械地給孩子制定標準,這樣反而容易適得其反。讓電子產品成為一種生活輔助工具、成為可被利用的娛樂調劑品,而不是被電子產品操控,才是家長的任務。

第一:家長做好表率

整天手機、眼睛不離手的父母,千萬不要問「為啥孩子是個手機迷了」。你自己給孩子做了錯誤的表率(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手機很好玩、很有趣、愛不釋手),怪孩子是沒用的。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將來沉迷電子產品,從寶寶能和你互動那一刻開始,就要開始在孩子面前「做樣子」,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多陪伴寶寶。

第二:把控觀看環境。

相對而言,從對寶寶眼睛損傷最小的角度出發,如果讓寶寶看電子產品,最好選擇屏幕較大的電視,並且注意觀看距離。通常來講,寶寶和電子設備的距離,以屏幕對角線5倍以上最為妥當;另外,家長每天最好將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內

第三:多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

父母們永遠要相信一個道理:如果你願意陪孩子玩、帶他出去玩,他絕不會願意整天呆家裡玩手機、看電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絕對會讓孩子更加喜歡,平時家長要多帶孩子走入大自然,進行有趣的親子活動。這樣的孩子即便接觸了電子產品,他們也不容易沉迷,非常有效。

CiCi媽寄語:關注CiCi媽媽說育兒,每日分享0-6歲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CiCi媽點個贊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並私信我,看到都會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