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網友的發帖引發網路熱議。
有網友發微博稱:
「在泳館的更衣室,每天都有女性帶兒子進來,不止一個,都是十多歲,長得身高馬大。這些男孩子還和女性一起洗澡。」
這名網友找孩子的母親交涉,並遭男孩媽媽振振有詞地反擊:「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貴怕看!」
她又找到泳館的工作人員,結果被告知:孩子還小、管不了。
照片的男孩,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去男浴室洗澡。
卻被這位母親堂而皇之地領進女更衣間,不僅不合適,而且特別猥瑣。
隨著事情的發酵,這件事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評論區對這位母親滿是批評和指責:
真的要吐了,感覺完全是故意的,我帶幼兒園的小表弟去游泳,他自己去男更衣室換衣服洗澡完全沒有問題的。
一直說男孩子還小不懂事,和異性也沒關係。那我想問這些當媽媽的,你女兒十歲,你同意她父親帶她去男浴室換衣服嗎?如果是女兒你還會說孩子小,沒關係這種話嗎????
一位有過類似經歷的網友,也在譴責這種行為:
上次去游泳,兩個十多歲的男生,盯著我的胸部,然後竊竊私語,其中一個男生大聲地說:看這大包包。我就覺得好無語啊 氣得想哭 真的想上去給1巴掌。
01 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
現在的孩子成熟比較早,接觸到的網路信息比較雜。
如果父母不早早地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很多孩子就會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冒犯女性。
21世紀經濟報道最近發起的一個投票:對於家長帶異性進更衣室絕大部分人是持反對態度。
有時候,更令人氣憤的:是那些父母的戾氣,助漲了孩子作惡的底氣。
父母別再以孩子還小作為無知的擋箭牌,孩子的年紀小並不是他的「免罪金牌」,而是父母教育的嚴重缺失。
今年五一期間,有網友在女廁所拍下了一張照片:一個五六歲模樣的小男孩,趴在女廁所地上往裡偷窺,讓人震驚!
孩子的確還小,這樣做也許只是出於好奇。
但父母的無知和忽視,很可能導致孩子患上「性別錯位症」。
性別錯位症 :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並為此產生的一些錯位癥狀。
父母如果不當回事,混淆孩子的性別意識。
男孩子需要去男廁所,男浴室。女孩子要去女廁所,女浴室。幫他們建立好性別界限。
一個經常被母親帶去女浴室的孩子,是不會有這方面的意識的。
就可能導致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做出害人害己的事。
02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席
評論區還有一種聲音需要被重視:
這世上全部的善意都給了爸爸,這情況居然全都是罵媽媽,但凡家裡有爸爸能帶至於這樣嗎?
很多父親,完全把育娃的責任丟給母親,自己忙事業。
《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一半以上的家庭,孩子由媽媽陪伴長大,僅12.6%的家庭,孩子有爸爸的陪伴。
家庭中「隱形爸爸」「甩手掌柜」「喪偶式育兒」的數量佔比很高。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席,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曾經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
上帝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就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
教育的本質,是為人父母的自我修行。單靠母親一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03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專家表示:
3至6歲是幼兒樹立性別意識的關鍵時期,父母要對孩子做好引導,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孩子進行適當尺度的性教育,是對孩子的負責。
孩子三四歲要開始學會獨立洗澡。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獨立如廁、洗澡,是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在公共衛生間、更衣室等私密的公共場所,確保自己和他人的隱私不受侵犯。
不然,可能就會出現讓人擔憂的一幕:
我在教育機構上過班,有一次午休在班裡給他們檢查作業,一個小男孩站著上半身趴在桌子上,另一個小男孩在他後面用下半身頂他,趴著的小男孩說「你好色啊」,之後他倆都笑了。他們才9周歲。
很難想像現在的小孩接觸到的信息,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性別意識,需要家長們的重視:
我家也是男娃,3歲以後沒有帶進過女廁所女浴室。上游泳課,他自己換衣服,半天不出來,我在兒童專用更衣室門口看了一下,就有其他小學生男娃馬上遮住自己的重要部位了。實在是想不通,這麼大的男娃還帶進女浴室女更衣室,媽媽是什麼心態。
我兒子5歲帶去泡溫泉都是讓男工作人員帶著去換衣服,去游泳也是他自己去換衣服,他不敢叫其他人幫他調水溫就直接穿衣服出來,我就打車回家洗澡,孩子上少年宮換武術服也是自己到廁所換,他自己都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換,看到小女生換舞蹈服他都會自覺轉過頭不看,我一直都告訴他,要尊重女孩子。
甭以孩子小為借口,這是不尊重別人,也沒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性別教育從3歲識字開始教育,教育孩子男女有別,不可以進入異性更衣室浴室,讓孩子以後一看到男女字樣,就知道哪個該進哪個不該進。
上次去商場,在衛生間門口等朋友的時候,有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想進女廁所,他媽媽當時在洗手台洗手,就過去拉住他跟他說,這是女廁所,只有女生才可以進去,你是男生應該去另一邊,然後就拉著小男孩走了。太難得遇到這種有素質的家長了
我家崽子四歲多學游泳,就是他自己進男更衣室洗澡了好嗎!這不是孩子能力的問題,是家長有沒有教過孩子樹立性別意識,尊重別人身體的隱私!
這些家長的做法很值得點贊!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
「孩子成長沒有偏方,有的只是負責的父母,提供的穩定而健康的土壤。」
今天的文章就是希望能引起父母對孩子性別意識教育的重視,父親也要肩負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