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空氣乾燥的嚴冬,加上冷空氣的刺激,人體皮膚更加脆弱,大人和孩子的皮膚保濕護理都必不可少,但近日,一個內容為「疑因使用添加大劑量強效激素的嬰兒霜,致使5月齡寶寶出現臉腫大、多汗毛等癥狀」的視頻衝上熱搜,引發關注和熱議。
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河南省兒童醫院皮膚科特聘主任張斌介紹,門診中也遇到了專為此事前來諮詢的家長,他們擔心自己孩子所用的潤膚產品也存在類似問題或孩子也存在類似癥狀。那麼,兒童究竟有沒有必要使用潤膚劑?如何選擇合適的潤膚劑?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激素?今天,他來為大家逐一解答這些問題。
皮膚乾燥不護理可能出現濕疹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兒童皮膚的特點。
進入乾燥、寒冷的冬季後,兒童皮膚角質層中的脂質和天然保濕因子如尿素、乳酸鹽等含量降低,再加上他們的皮膚髮育本就不完善,皮脂腺分泌功能不全、組織修復能力較弱,更容易引發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從寒冷的戶外環境進入溫暖的室內環境後,隨著環境、溫度的劇烈變化,還會進一步加劇兒童皮膚的乾燥、瘙癢不適等癥狀。
在臨床上,上述的一系列原因均可引發兒童皮膚瘙癢症。如果皮膚乾燥問題持續得不到改善,後期還可能出現紅斑、丘疹、脫屑等損害,發生乾燥性濕疹和特應性皮炎。
所以,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我們建議家長對兒童進行皮膚護理,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正確選擇並使用潤膚劑,是預防皮膚問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此外,給兒童穿純棉透氣的衣物、家中維持50%以上的濕度、孩子的洗澡水溫控制在37℃左右且清洗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內、洗澡時使用弱酸性沐浴產品等生活細節,也不容忽視。

潤膚首選「妝」字型大小
既然潤膚劑這麼重要,家長該如何選擇呢?注意:一定關注兒童潤膚劑上面的「標識」,包括兒童潤膚劑的名稱、適用人群、成分、使用方法、產地、生產和銷售商、限期使用日期等信息。
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合格的兒童潤膚劑應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等有關規定審核,通過兒童化妝品申報與評審後,才可以認為該產品是安全的。而這些安全的兒童潤膚劑應明確標識化妝品所執行的國家和行業准字,如「國妝准字」;地方生產化妝品應遵循執行地方和行業准字,如「化妝品生產許可證:浙妝字」;進口化妝品要獲得「國妝備進字」等。
簡單來講,帶有「妝」字型大小的產品,是相關監管部門批准的正規產品。實在搞不清狀況的家長,只要認清這種標識,就可以最大程度規避兒童潤膚劑中添加不知名化學成分的風險。
至於「消」字型大小塗抹皮膚的產品,兒童不是不能使用,但只能用於外用消毒殺菌,不具備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功效,且要注意產品的成分和使用時間的限制。
為避免過敏成分越簡單越好
選擇正規的兒童潤膚劑保證安全性後,家長可以根據季節、潤膚劑的劑型、添加成分種類、大眾口碑和專家推薦進行個性化選擇。
我們建議,嬰幼兒由於皮膚屏障功能差、鎖水能力有限,應規律使用外用潤膚劑,且應選擇含有類脂及中間絲相關蛋白的潤膚劑,之後再根據皮膚狀態、季節、氣候的變化進行調整。比如,現在處於氣候乾燥的冬季,應使用滋潤性強的霜劑或膏劑;待天氣轉暖後,春夏季節可以換用透氣性好的乳劑或露劑更為合適。大一些的兒童使用護膚產品,也是遵循以上原則。
潤膚劑的使用頻率一般為每天全臉或全身塗抹1-2次,遵循按需塗抹的原則,根據兒童皮膚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使用次數。如果塗抹潤膚劑幾小時後,兒童的皮膚還是比較棘手,就需要再次塗抹或換用滋潤性更強的劑型。注意,塗抹量應根據兒童皮膚的真實反應按需調整,不是一次性塗得越厚越好,可以多次塗抹。
選擇兒童潤膚劑,還應注意選擇香料、防腐劑、乳化劑含量較少的產品。另外,一些容易過敏的兒童可能會對潤膚劑中的添加成分,如燕麥、牛奶、橄欖精油等,產生過敏反應。所以在不了解孩子是否為易過敏體質時,安全起見應盡量選擇成分較為簡單的潤膚劑。
我們在門診中也經常提醒家長,當孩子初次使用某一款潤膚劑時,應在其前臂內側局部塗抹並過夜,如果沒有紅腫瘙癢等不適,再開始全身大面積使用。
勿擅用能「治濕疹」的「神奇」產品
皮膚科醫生,尤其是兒童皮膚科醫生,門診最常聽到的訴求就是「大夫,別給孩子用激素行嗎?」問其原因,一般都是因為出現類似新聞中的事件後,在心裡將激素藥物的副作用無限擴大所致。
文章開始提到的新聞事件,我分析孩子的癥狀可能與商家添加激素強度過高(超強效的氯倍他索丙酸酯)、不註明激素成分、寶寶日常長期大量使用後,激素從皮膚大量吸收後所致。如果這件事由權威機構認定屬實,那錯的不是潤膚劑,也不是激素本身,錯在本不該添加任何激素成分的潤膚產品中違規添加了激素;本該遵循醫囑才可正常使用的激素藥物,卻脫離了醫生的專業指導。
最後,再次提醒廣大家長,孩子出現濕疹等炎症性皮膚疾病,務必正規就診用藥治療。如果商家推薦使用自稱有治療作用,且使用一兩天後就能使濕疹完全緩解的潤膚產品,一定要高度懷疑其中是否違規添加了激素成分,千萬不要盲目相信這種「神奇效果」,擅自使用,以免對孩子皮膚及身體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
治濕疹,激素該用還得用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因其有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的特點,治療是一個臨床難題。很多家長都來諮詢濕疹的治療方法,我們的觀點是「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提倡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
但是,「談激素色變」一直是兒童皮膚科用藥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其實,外用糖皮質激素對於一些炎症性皮膚疾病的治療,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兒童,其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遠遠高於其副作用的。循證醫學證明,我們最常見的嬰兒濕疹、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是國內外治療指南中的一線用藥方案。
絕大多數兒童出現濕疹,在臨床治療中最常用到的外用藥物,有外用糖皮質激素(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鈣調磷酸酶抑製劑(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等)、中藥軟膏,以及最新的磷酸二酯酶抑製劑等。藥物的選擇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部位,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
所以,遵照醫囑、規範合理、局部外用激素藥物,其不良反應是可逆、可控的,家長不用為此過分焦慮和擔心。
供圖:視覺中國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