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2020年12月18日16:15:19 育兒 1419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說起萬千父母公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絕對首當其衝。李玫瑾雖然是犯罪心理學專家,但她的「育兒經」卻受到了萬千中國父母的追捧。

但凡一篇育兒文章里加了「李玫瑾」這三個字,就會迅速地在父母群中進行無數次轉發分享。

在父母們看來,李玫瑾教授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非常有經驗,很多家長也都是李玫瑾「育兒經」的受益者,因此,李玫瑾的講座也是場場爆滿。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按理說,這樣一位育兒專家在培養自己孩子的時候應當非常輕鬆,而且擁有如此專業的父母,孩子成才也是必然的事情。

畢竟在大眾眼中,那些專家們的兒女得益於良好的教育,長大後也都非等閑之輩。

然而隨著李玫瑾女兒現狀被曝光,很多網友都驚詫地表達了自己的「失望」。

原來李玫瑾教授的女兒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樣「有出息」,雖然媽媽很厲害,但她本人卻很普通,只是一名平凡的音樂老師。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李玫瑾教授提到了自己的女兒。

她坦言女兒並不是天資聰穎的人,雖然她平常學習很努力,但是成績總是在班裡墊底,數學考試不及格是常有的事情。

此時,作為一名媽媽,李玫瑾並沒有過分擔心,她知道女兒在已經非常努力的前提下還是沒有進步,這說明她在學習上的確沒有優勢。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而身邊很多活生生的事例又在提醒自己,逼著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會給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

於是她開始去挖掘女兒的興趣點,當發現女兒在音樂上很有天賦時,李玫瑾就將重點轉移到了藝術上。

後來,女兒考取了一所藝術類院校,並成了一名音樂老師。

平凡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李玫瑾女兒的生活狀態讓很多網友提出了質疑。

作為一名育兒專家,卻讓孩子活成了社會上的「透明人」,這似乎有悖於令萬千家長奉為至寶的「李玫瑾育兒經」。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可也有網友表示,李玫瑾教授的女兒雖然沒有成為大企業家,成功人士,但是她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健康快樂的普通生活不算是一種成功嗎?

@ 當年小妖

李玫瑾教授的理論本來就不是培養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她只是讓孩子性格開朗人格健全,看她理論視頻的人也不是希望學習怎麼讓孩子出人頭地吧。

@ 啾啾

雖然沒有歧視音樂老師的意思,但是我印象中一些專家的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

我不太贊成李玫瑾快樂教育的方式,現在競爭壓力太大了,一味地安慰自己「孩子當個普通人就好」,那以後進入社會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 天涯

我非常喜歡聽李玫瑾老師的講座,雖然有些話她說的很糙,但卻句句在理,她教會了我一些實用的方法或者技巧,讓我知道一些特殊情況應該怎麼辦。

其實李教授從來沒說過自己是育兒專家,她的方向是犯罪心理學,她主張孩子人格健康,快樂成長,至於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那也不完全是家長的事情。

@花開盛夏

普通人咋了,有個健全的人格,開朗的心態,不好嗎?

我覺得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是很成功的,有自己喜歡的工作,父母又通情達理,現在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快樂地活著?

李玫瑾被萬千父母追捧,培養出的女兒卻很普通,網友坦言很失望 - 天天要聞

兜媽寄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對於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成材」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因此,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他們不惜打壓孩子的興趣愛好,將孩子奮力托舉為「成功人士」。

但最終卻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致使孩子成為了一個有著嚴重心理問題的人。

故而對於家長來說,懂得如何欣賞孩子,如何去挖掘孩子的興趣,如何去重新定義成功,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你欣賞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經」嗎?你認為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算得上是一種成功嗎?歡迎在評論區給兜媽留言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