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2篇新聞引起我的關注
韓國「素媛案」的罪犯原型——趙斗淳,即將出獄了,刑滿釋放的日子是12月13日
廣東佛山幼兒園老師坐在孩子身上玩手機
自古以來,尤其是亞洲國家,我們從小根深蒂固的認為女孩子就應該乖巧懂事,最重要是聽話!這個社會很多人去唾棄媽寶男,但對「乖乖女」卻覺得無可非議,甚至把這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是這些乖乖女們可能性格懦弱,沒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勇氣。敢於說不的女孩,才會勇敢地拒絕那些不喜歡的人和事!
向「權威」說不
我們樓里有一對姐弟倆,經常會在電梯里碰到,平日也會互相打招呼聊兩句。有一天我照舊跟他們打招呼,那個姐姐對我非常冷漠,還把帽檐拉低就當不認識我,我一頭霧水。她的媽媽看著我笑笑說,我最近在教她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和親近,她可以選擇跟誰說話。我對她舉了個大拇指,並不再主動跟孩子打招呼,直到她開始和我主動打招呼。
首先,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和個體,很多時候,孩子表達「拒絕」並不是對父母的挑戰,而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權利意識的展現,我們應當理解、尊重Ta的選擇。其次,我們應該接納孩子選擇「不做乖乖女」,不做「小公主」,允許她們不跟別人打招呼,但是要了解背後的原因。這樣孩子便會逐漸意識到自己作為個體存在的決定權,逐漸培養獨立想法,這樣在未來的日子裡,無論是面對老師,領導或者其它的「權威」們,女孩們都會有勇氣說不!
向"不舒服"說不
現在的小朋友很多已經知道"親親"、"摸摸""抱抱"的含義了,所以我們要在最晚幼兒園小班就開始教會孩子,在別人要抱你、親你的時候,抬起小手對他們說不。並告訴他們誰可以碰Ta的身體。豆哥雖然是男孩子,我也一直跟他講怎麼保護自己的身體,向「不舒服」的觸摸說不!
下圖的新聞曾在上海一家書店裡發生的事情,因為男孩只有10歲,所以未能對他法制,但是這個孩子的母親選擇在微博上公開這件事,呼籲大家的重視。而最可悲的是,這個男孩的母親居然說出「你家女兒同意的」,要不然幹嘛讓他摸?
向「禮物」說不
這點也可以理解為向「禮物」「誘惑」說不。
豆哥的幼兒園做了一場防拐騙測試,讓志願者假扮路人或者家長的熟人去接觸孩子,分別用不同拐騙的方法去測試孩子們。我們家長在得知這次測試後還自信滿滿的說,平日都會教小孩子的,不會上當的。結果「全軍覆沒」!老師匯總的被騙原因如下:
陌生阿姨說買糖吃:11,5男6女(包括豆哥)
陌生阿姨說買玩具:3個男生,2個女生
別人走了也跟著走:5個女生
而近年來大學生裸貸的事情也層出不窮,有些也導致了女孩子被逼自殺。這些都讓我們應該重視,對女孩子要從小教育要懂得向各種「誘惑」說不! 都說吃別人的嘴軟,那別人的手短。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會去詢問我們,當步入學校後就要孩子自己去做選擇,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輕易不去接受別人的東西。
向「討好」說不
蔣方舟曾在《圓桌派》里曾經分享過她小時候總會討好媽媽,讓自己是個乖乖女。這種討好別人的方式也複製到親密關係當中。有一次跟男友吵架,對方一直大聲罵她,她一直道歉。後來一看到男友打電話來就嚇得發抖不敢接電話,卻沒勇氣對那個那人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想和我說話!"
她曾覺得自己過得非常痛苦,後來她明白了自己總是迎合別人的期待,在意別人的開發,自己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她才開始慢慢療愈自己。
向「校園欺凌」說不
在許多人眼中,校園欺凌甚至僅僅只是打架鬥毆。其實不然。有幾件事你要重視和覺察,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就需要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引導和行動支持:
1、 身體上有不明原因的傷痕
2、 經常性的"丟失"或「損壞」自己的文具、書包等物品
3、 消極情緒,並不願上學,甚至裝病
4、 不願意交流
5、 不願交易別人觸碰身體
6、 突然索要很多零花錢
7、 試圖攜帶剪刀,棍子在書包里
我們應當主動每日和孩子「聊天」,講講每天學校里的事情,例如而可以問「你在學校最愛和誰一起玩?」「有沒有同學是你不喜歡的,為什麼呢?」等等。
在幼升小階段就要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立場,尤其是不要害怕表達自己的不喜歡。女孩子天生會害怕表達反抗和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為我們教育她們要懂事,要乖,要聽話。因此我們更要刻意的去教會她們大膽「表達憤怒、拒絕和反擊」!如果別人侵犯到了自身的利益與底線,孩子大可拒絕,一味的忍讓遷就就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只能是更多的侵犯。
我們家裡可以自己演示給孩子處理的方式,或者藉助動畫片,繪本之類的工具,教會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們勇敢的說"不"!
如果豆媽這篇原創對你有幫助,
謝謝你關注,分享和收藏!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用作排版美觀,如有侵權請告知豆媽刪除.
豆媽安妮是多平台碼字原創作者,如需轉載請聯繫我,抄襲可恥!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育兒有招##女性成長##素媛案罪犯想和受害者見面##拒絕也是一種能力##校園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