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覺」!

2020年11月19日21:04:05 育兒 1507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覺」! - 天天要聞

孩子到底是該嚴管還是「放養」呢?在這個問題上,相信很多家長都心存疑問。有人覺得,只要孩子能夠「自覺」,很多教育上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然而,現實很骨感,很多孩子一旦離開了家長的監督,所謂的「自覺性」就蕩然無存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01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用的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覺」! - 天天要聞

現代教育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那就是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和自覺性,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聽起來似乎很高明,但實際上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世上沒有生來就自覺的孩子,偷懶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這樣做不對,為人父母卻捨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還記得《家有兒女》中劉星與媽媽有這樣一段對話:

他控訴媽媽在他小時候沒有給他培養出一項特長,否則現在也許他就是作家或是音樂家。

但媽媽卻很委屈地說道:「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沒想到劉星立即回到:「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得我學……」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真正具備自覺性。而自覺性的建立,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教育的路上,永遠不要僅僅指望孩子的「自覺」!

02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覺」! - 天天要聞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帶一點狠心。

在《嚮往的生活》中,劉憲華自曝小時候自己被父母逼著去學小提琴的經歷。那時候,他根本不想去,直到11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比賽,才開始喜歡拉小提琴。

當一旁的Angelababy問他:「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他毫不猶豫地回到:「非常非常感謝。」最後Angelababy略帶遺憾地嘆了口氣道:「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如果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

當然,我們也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成熟的時候,需要家長為之指引方向。

03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一位網友回憶起多年前的一幕時,依然熱淚盈眶:

讀書時,媽媽就坐在旁邊給她削鉛筆,每天陪著她寫作業。

可媽媽並不識字,只認得自己的姓名。為了孩子,卻強迫自己讀書識字。

一個「自覺」的孩子,多半是父母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作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就要及時指出來並進行糾正,否則他會一錯再錯。

適當的強制並不是對他的壓迫,而是在他意志軟弱的時候幫他克服困難,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其實,所謂教育,就是家長陪著孩子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是最好的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著...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著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