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00後估計是最幸福的一代了,因為社會不提倡打罵教育,家長們的教導方式都溫和了許多。但要放在十幾年前,幾乎每個孩子都曾挨過揍。
尤其在農村的家庭,一到晚上都能聽到不少屋子裡傳來此起彼伏的揍孩子聲。
還有人調侃:沒有挨過揍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雖然現在不提倡打罵教育了,但是有些孩子熊起來,真的能氣到父母渾身血液直衝腦袋,都顧不得是親生的娃,恨不得請他們吃一頓竹筍炒肉!
最近就有一位寶爸被兒子氣得不行,要揍娃,但又害怕晚上打娃會影響鄰居休息,於是在群里發了一下預告,大致內容就是跟大家打個招呼,等會兒他要打兒子。
最後那一句「今天晚上我不弄他一頓,我感覺我自己都對不起祖宗」,更是彰顯了他的憤怒。
沒想到消息發出去之後,業主們不僅沒有怪他,反而紛紛附和說要一起打孩子。
還有一個更讓人哭笑不得,說:「我女兒今天還行,但是也打一頓吧。」想必那位小女孩也沒想到自己挨打的理由,竟然是其他孩子犯錯。
這真的是「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打個孩子消遣消遣吧」的典型了。
這幾個附和的業主,可以說都是親爹親媽了,但也有人表示質疑的,認為他們不應該打孩子,這會讓他有心理陰影。
然而,有時候孩子確實太熊了,不打一頓都不長記性。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兩個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
一、觸及安全底線的行為
有些孩子是真不怕死,好奇的心永不停止跳動,作死的手段也是千千萬萬。有時候家長一個沒看住,他就偷偷摸摸地想把自己的手塞到插孔里了。
要麼就是看到類似於食物的東西,不管能不能吃都想放嘴裡嘗嘗味道,時不時就給家長來一次「嚇到腿軟」的體驗。
這也不是家長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反而家長越三令五申不準幹什麼,他就越想去做。這個時候一味地磨道理顯然已經不能讓他長記性了,只能用疼痛的肉體記憶,讓他知道怕了,下次就不敢了!
二、觸及道德底線的行為
一些觸及道德底線的行為,比如說:當眾辱罵長輩、撒謊成性、騙錢之類的。甚至有些已經觸及到法律了,比如:霸凌他人、偷竊等等。
這個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如果還是跟他不緊不慢地說著大道理,他壓根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們的內心獨白就是:對不起,我知道錯了,我下次還敢!
這就是由於犯錯成本太低了,他們才敢這麼肆無忌憚,此時就有必要讓他感受一下什麼叫做父母「狂風驟雨」般地疼愛了。
畢竟在孩子心裡,被揍一頓還是挺嚴重的,犯錯成本提高了,自然就懂得約束自己了。
結束語:
打孩子可以,不過要注意力度,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娃,打壞了找誰賠去?
還有一個,就是不能打得太過頻繁,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要打孩子,很容易會給他造成過高的心理壓力。以後做事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在犯了錯之後可能會因為害怕爸爸媽媽懲罰而一時想不開。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會讓孩子對那些選擇性錯誤的嚴重性降低,認為和其他一些小錯誤是一樣的。他可能就會想:「反正我幹什麼都要挨揍,那還怕什麼?」把他逼急了,他就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就是打也起不到作用了。
所以,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再加上這種教育方式比較極端,家長在使用這個「武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