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和親人較勁(大實話)

2025年03月02日23:50:27 育兒 7795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大實話) - 天天要聞

郭德綱說:「跟誰較勁,都是跟自己較勁。」

尤其面對最親近的人,更要和顏悅色。

想要家庭長久和諧,千萬不要和家人較勁。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大實話) - 天天要聞


1、不怨父母


《朱子家訓》有言:「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如果一個人眼裡只有錢,為了錢埋怨父母,就不配為人子女。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房天憶是一位出色的醫生。

然而,他的父親房永福只是一位普通的麵店老闆。

無論在經濟還是社會地位上,都無法給房天憶支持。

隨著在職場受挫,他逐漸將責任歸咎於父親的「無能」。

父親對他噓寒問暖時,房天憶總是一臉不耐煩。

甚至嫌棄父親的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生怕父親給自己丟臉。

一次爭吵中,房天憶沖父親大吼道:「你知道醫院裡有多少人實力比我差嗎?

就因為他們有背景,都能靠著自己的父母平步青雲;

而我的父親只是一個賣面的老闆,所以我只能忍。」

面對兒子的指責,父親泣不成聲。

他說:「是爸爸沒能力,對不起你。」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推給父母。

覺得是父母沒本事,拖累了自己。

卻忘了生恩養恩大過天,父母本身就不欠我們。

不怨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大實話) - 天天要聞


2、不怪伴侶


俗話說得好:「天上下雨地上流,兩口子打架不記仇。」

三毛和荷西結婚後,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一次二人大打出手,三毛把手中的筆摔向荷西。

荷西直接大發脾氣,也把書本狠狠地砸向三毛。

三毛委屈不已,邊哭邊說起一些荷西傷害她的舊事。

等到荷西追過來道歉,三毛依舊不依不饒。

荷西覺得累了,說:「你用不著這樣,我走就是了。」

然後他開車出去,一整晚都沒回家。

三毛獨自在家輾轉反側,為自己的無理取鬧自責不已。

從此以後,兩人定下規矩:生氣也好、吵架也罷,都不怨對方。

如果爭吵的時間超過5小時,無論誰主動找誰說話,另一方必須順著台階下。

好的婚姻,一半是寬容,一半是理解。

兩個人在一起,相互指責只會消耗感情。

說一萬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沒關係」。

遇事不怪對方,便是選擇了珍惜。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大實話) - 天天要聞


3、不責子女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通過自身的言行和榜樣作用來影響他們,而不是簡單地責備和批評。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非常叛逆。

小學時,老師讓他寫作文《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鄭淵潔覺得沒意思,寫了篇《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氣得老師火冒三丈,讓他當眾做檢討。

鄭淵潔不願意,最終被學校開除。

父親鄭洪升聽說這件事,卻沒有責怪鄭淵潔。

而是說:「不上學就不上吧,我自己教你。」

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鄭淵潔逐漸培養了濃厚的自學興趣。

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母的態度,決定兒女一生的風水。

大多數成功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托舉。

遇事與其嘮叨責備,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父母的一句良言,足夠點亮孩子人生的指路明燈。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