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台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倚天屠龍記》開篇,金庸是借丘處機所著的一首《無俗念》追憶了小龍女,不得不感嘆小龍女確實是美,而丘道長則是深藏不露,原來他也早已被小龍女驚艷,同時也不難看出,小龍女確實是毛若天仙,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般。
也正因為小龍女太過與眾不同,她身上也有些讓人看不透的地方,比如她對甄志丙(舊版中的尹志平)的態度。

(小龍女、甄志丙劇照)
為何她那態度似恨不是恨,似愛又不是愛?她對那道人究竟是怎樣的感情?
一、冰清玉潔的仙女
不同於金庸其他小說中的女主角,小龍女這女子初登場時,甚至都不像是個塵世之人。
比如楊過眼中的她就是美到極致,卻又不免讓人覺得恐懼。
說是:「楊過抬起頭來,與她目光相對,只覺這少女清麗秀雅,莫可逼視,神色間卻冰冷淡漠,當真潔若冰雪,卻也是冷若冰雪,實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樂,竟不自禁的感到恐怖:『這姑娘是水晶做的,還是個雪人兒?到底是人是鬼,還是菩薩仙女?』雖聽她語音嬌柔婉轉,但語氣中似乎也沒絲毫暖意,一時呆住了竟不敢回答。」
不過很明顯,金庸想凸顯的還是小龍女的美,以及她那清冷的氣質,她是冰清玉潔,至於楊過覺得恐懼,一來是因為他此時年齡太小,二來是因為他身處漆黑的古墓之中,這才讓小龍女顯得有些嚇人。

(小龍女劇照)
其實書中也強調過,小龍女就是那種冰清玉潔的人,這也與她修鍊的武功有關:「小龍女自幼受師父及孫婆婆撫養長大,十八年來始終與兩個年老婆婆為伴。二人雖然對她甚好,只是她師父要她修習『玉女心經』,自幼便命她摒除喜怒哀樂之情,只要見她或哭或笑,必有重譴。」
所以像小龍女這樣的女子,應是視貞潔如命才對,可後來她對甄志丙的態度,卻不免讓人覺得納悶。
二、動了真情的龍兒
甄志丙事件發生之後,小龍女就如同變了個人一般,她對楊過展現出了無盡的愛意,直言要做楊過的妻子。
楊過哪裡知道姑姑是怎麼了,他只覺得那是玩笑話,於是便下意識地拒絕了姑姑的好意。
不料小龍女卻因此誤會楊過是個不負責的男人,就此負氣出走,繼而引發了後續的一系列悲劇。
其實此時小龍女越是覺得憋屈,越是恨楊過,後來的她就應該將同等的恨意轉移到甄志丙身上才對,然而當真相被揭曉的那一刻,小龍女卻沒有對那道人展現出歇斯底里的恨意,相反,她與甄志丙的關係變得曖昧起來。
比如她在「追殺」甄志丙的過程中完全是有機會殺了那道人的,當時甄志丙和趙志敬被追得口乾舌燥,本著「反正都是死」的想法,不妨停下來喝口水再死,於是他們下了馬,走到河邊飲水。
小龍女若要報仇,此時正是大好的機會,可你看她是怎麼做的?

(楊過、甄志丙劇照)
原著道:「小龍女緩緩走到溪水上游,也掬上幾口清水喝了。臨流映照,清澈如晶的水中映出一個白衣少女,雲鬢花顏,真似凌波仙子一般。小龍女心中只覺空蕩蕩地,傷心到了極處,反而漠然,順手在溪邊摘了一朵小花插在鬢邊,望著水中倒影,痴痴出神。」
所以你明白了,筆者前文為何要給那「追殺」二字打上引號,因為小龍女從未想過要殺那道人,否則他此時怎麼好似是要去見心上人一般,反而還梳妝打扮了一番?
到了重陽宮大戰時,甄志丙為小龍女擋下了金輪法王的絕命一擊,小龍女就徹底不裝了,她直接對楊過說,日後不要再追究甄志丙的責任,放他一馬。
那甄志丙倒是良心未泯,只道自己鑄成大錯,也無心苟活,於是撞劍而亡,此時小龍女也沒有半點大仇得報的喜悅,反而只有無盡的空虛。
所以你覺得小龍女對甄志丙究竟是怎樣的感情?

(楊過、小龍女劇照)
是愛嗎?
就筆者而言,很難接受這樣的說法,但如果那不是愛意,又是什麼?
或許楊過心知肚明。
三、後知後覺的楊過
重陽宮大戰之後,楊過就與小龍女在孫不二的見證下拜堂成了親,後來他們在活死人墓中又穿上了祖師婆婆的嫁妝,也算是入了洞房。
只是此時小龍女與楊過卻沒有真正成為夫妻,他們只是相伴在一起。
而這一刻,楊過或許就能明白小龍女對甄志丙是怎樣的感情了。
他會回想起「甄志丙事件」發生的那一晚,事後,小龍女對他的態度,與現在截然不同。
當時是這樣的:「小龍女將臉蛋藏在他懷裡,膩膩糊糊的道:「你自己才顛三倒四呢,不怕丑,還說人家!」楊過見她舉止與平昔大異,稍覺慌亂,小龍女抬起頭來,嗔道:『你還叫我姑姑?』」
如今楊過知道,小龍女這些柔情蜜意,原本都是給那個與她相伴一晚的人的,只是小龍女不知道,那人是甄志丙,她是把自己的真情錯付了。

(楊過劇照)
你要說小龍女愛的究竟是誰,筆者只能說,那是個不存在的人,是甄志丙,也是楊過,嚴格來說,是與她相伴一晚的楊過,可楊過壓根不是那個人,小龍女的感情也就變得混亂了,她會不知該如何面對那道人,也實屬正常。
對於楊過而言,他只能後悔,若是他早點對小龍女表明心意,他們之間沒有產生誤會,是否就不會經歷這些悲劇了呢?
只嘆造化弄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