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2024年04月30日09:11:49 育兒 4560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 天天要聞

人在江湖,最不值錢的,其實是「面子」。

面子這種東西,你有實力,別人自然就會主動給你。你沒有實力,哪怕你再怎麼強求,別人也還是蔑視你,不尊重你。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越是在乎面子的人,越是沒啥實力,只想通過別人的安慰滿足自身的虛榮。而不在乎面子的人,才能更現實地去做事,將來自有人給他們面子。

如何理解這個觀點呢?人性是存在缺陷的,比如說好面子,好虛榮。可是,一旦人們被缺陷影響,愈發活得不現實,難免就會處境變差,越活越不幸。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 天天要聞

一、自身的利益。

丘吉爾提出過一個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似以感情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利益為基礎。別人覺得有利可圖,你也覺得有利可圖,雙方才會在一起。

不僅跟外人的關係如此,就連夫妻關係也是如此。你是男人,有車有房有存款,女人覺得有保障,才跟你結婚。你是女人,膚白貌美身材好,高質量的男人才會看上你。

試想,連夫妻關係都存在利益的交易,又何談是其他的關係呢?身邊的同事關係,客戶關係,朋友關係,兄弟姐妹關係,都是如此。

同事對你好,因為你的身上有利可圖;客戶跟你合作,因為你給出的條件符合他們的利益;朋友對你好,因為他們有事求你;兄弟姐妹暫時和好,因為遺產還沒分到手。

小到個人的關係,大到社會的關係,都以「利益」為基礎。正如太史公司馬遷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 天天要聞

二、保全自己的穩定。

在《三國演義》裡邊,劉備特別討厭孫權,孫權也特別討厭劉備,這兩人都各懷鬼胎,為什麼還是相互結盟,北拒曹操?

因為曹操一家獨大,而劉備和孫權比較弱小。如果這兩家不聯合起來,不就容易被曹操逐個擊破了嗎?

劉備為了保全自己,只能賠笑跟孫權結盟;孫權為了保全江東的基業,只能暫時吃點虧,送劉備老婆、地盤,跟他結盟。

本質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穩定。要知道,穩定壓倒一切。唯有穩定地發展,穩定地活下去,才有可能彎道超車,有所成就。

現實中的各種博弈,也是如此。都是同單位的同事,為什麼分為不同的圈子?目的只有一個,抱團取暖,一把筷子難折斷,大家都圖個保障。

人在江湖打拚,凡事都要以「穩字當頭」。如果某些事影響了安穩的處境,那就該謹慎了,該放棄的時候,要選擇放棄。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 天天要聞

三、各取所需的追求。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之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最低層次的需求;社交需求,是中等層次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則是人類最高級的需求。

這就是古人談到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們吃得飽,穿得暖,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才會追求更高級的精神需求。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就是各自的需求滿足嗎?男人找到女人,滿足生理上的需求;你跟他合夥做生意賺錢,滿足物質的需求;你和他成為知己,滿足精神的需求。

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情分,有的只是「各取所需」。你有你的小算盤,我有我的小算盤。很現實。

跟身邊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這4樣東西 - 天天要聞

四、低調不惹事的智慧。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越是有點關係的人,越容易發生矛盾。比如說,你有錢,他沒錢,那他就會跟你比較,從而對你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如果你想驗證一番,那你可以找一個親戚,跟他說,自己有房有車,今年賺了幾十萬,你看他如何回應你?

在線下,他可能臉色就變得不太好了;在線上,他可能延遲回復你,或者勉強敷衍你。從此刻開始,你跟他的關係,就變得糟糕了。

有一個案例。某打工人在朋友圈炫耀,自己到了哪裡旅遊,被他的同事刷到了。而他的同事,那時候正在加班。同事很不爽,就給他各種穿小鞋。

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卻會嫉妒比自己有錢的乞丐。越是熟人,越是同階層的人,就越會互相傷害。這,就是「攀比內鬥」的人性。

如何規避這方面的矛盾呢?做到這一點就行了,低調不惹事。保持低調,不再顯擺,避免激發別人的攀比之心,那關係自然就能保持一定的和諧。

文/舒山有鹿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