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2024年04月19日20:35:33 育兒 1302

執筆:彩蛋爸爸

在小區內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8歲的男孩,帶著4歲的弟弟在樓下玩。

據小區的鄰居們說,兩個孩子經常單獨下來玩,哥哥大了,帶著弟弟,家長們也很放心。

彩蛋爸爸不禁感嘆一句:「他們父母怎麼敢的?」

那位鄰居奶奶說:「有啥不敢的?小區里不比外面安全!再說老大都8歲了,大孩子了!」

另一位奶奶說:「萬一真有人販子,小區這麼多人呢,喊一喊,大家都出來了!」

喊一喊,大家都能出來嗎?

小區就真的安全嗎?

不敢苟同。

有時候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最危險的地方。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01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

之前問過彩蛋媽媽,如果半路上遇到一個人,忽然搶孩子,你搶不過,怎麼辦?

彩蛋媽媽說:「大喊『這是人販子,我不認識他』,來尋求路人的幫助,然後立馬打110。」

但是這樣真的管用嗎?

說真的,並不一定管用。

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種效應,叫做「旁觀者效應」,又或者叫「責任分散效應」

就是指在群體中,個人傾向於期望其他人承擔責任,從而導致個體責任感減弱。

你的孩子被人搶,你喊「我不認識他」,路人壓根不知道咋回事兒。

而路人在比較多的情況下,他們會生出一種「我不去幫忙,由別人去幫忙」的心理。

那麼該怎麼向路人求救呢?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立即選中一個人,並且是看上去能夠幫你的人,比如「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責任明確給到誰,讓他潛意識裡就介入到這件事情中來。

指定了人之後,然後再「告知具體做什麼」,比如「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麻煩你幫我打個110。」

只要一個人動起來,那麼「從眾心理」之下,其他的路人也會更信任你,並且加入。

其實無論是遇到人販子,還是作為寶媽、奶奶的弱勢群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可以這樣做,得到幫助的概率會大幅提升。

02 人販子套路層出不窮,這些情況你能應對嗎?

我們的應對方式在進步,人販子的套路,也在「更新」。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比如這個,人販子「賊喊捉賊」,自己先大喊「還我小孩」,想要利用路人的同理心,來幫助自己得逞。

倒還真遇上一個好心人,幫著搶孩子,甚至打傷了孩子真正的家人。

還好,壞人沒有得逞。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種,也是「裝熟人」的那種。

商場裡面人多,旁邊人看了,只覺得這是一家人,真正爭吵起來,別人都不信是在搶孩子。

所以,對於那些比較自來熟、喜歡和陌生人交談的寶媽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下了!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有些孩子稍微大些的,人販子就不需要從家長下手,而是直接從孩子下手了。

這樣的套路,似乎也不少見。

人販子裝作家長,和家長套近乎,然後讓孩子去騙孩子。

這種真的是防不勝防,畢竟,孩子們出門外,和同小區不認識的小孩玩,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在「防拐」這件事情上,不只是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知道在遇到人販子的時候該如何做,也需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03 大人懂防拐,孩子亦得懂「自我保護」

一直生長在父母的羽翼中,孩子們是單純的,是善良的,自然也是好騙的。

一塊糖,可能就能將孩子給騙走。

而且,在孩子的生活之中,「防拐」只是其中一個自我保護能力,還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所以,不管別人家怎麼樣,我們在孩子3歲開始,就開始教他「自我保護」了。

因為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只是父母給予的意識,更是培養出來的意識!

彩蛋用的便是這套《防拐防騙兒童自我保護》系列繪本。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套書一共有6冊,每一冊都是一個自我保護主題,分別是:

《不!我不喜歡這種秘密》

《不!我不隨便放縱自己》

《不!我不跟陌生人走》

《不!我不喜歡被你親》

《不!我不喜歡被你碰》

《不!我不隨便發脾氣》。

就說防拐的《不!我不跟陌生人走》這本繪本,書中的小男孩馬樂,便是被一位自稱是爸爸朋友的陌生男人給騙上了車。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上車之後,馬樂也發現自己上當了。

即便內心很害怕,但是他依舊勇敢地通過自己的智慧逃脫了壞人的魔爪。

馬樂的機智、逃脫的方法值得孩子們學習。

但是,馬樂的經歷,也能夠給到孩子們警醒。

因為,孩子的智慧在絕大多數時候,終究比不上社會經驗豐富、力氣強壯的大人,所以,能夠逃出魔窟的孩子,少之又少。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套書,用貼近生活的故事,來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不能隨便被人親,為什麼不能隨便發脾氣等等。

並且知道遇到類似的事情,該如何保護自己,規避危險。

百密終有一疏,孩子無法一直在父母的寓意之下,而你永遠不知道身邊的哪一個人是壞人。


建議家有3-8歲的孩子,為孩子入手這套《兒童自我保護》系列繪本,從意識上開始防範,降低孩子發生危險的概率。

畢竟,有些危險的發生,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懊悔。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 天天要聞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視頻監控截圖。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莉莎 通訊員 蘇艷敏 湘潭報道「醫生,醫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時44分,湘潭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傳來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攙扶著踉蹌入院。當轉運床剛抵達婦產科急診室,新生兒的小腦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醫護人員瞬間啟動「快進模式」,消毒鋪巾、托舉保護...
小滿意,生日快樂 - 天天要聞

小滿意,生日快樂

親愛的小滿意:七年前的今天,你宛如一顆裹著蜜糖的小星星,降臨於「520」這個浪漫的日子,自那以後,每個「520」都成了我們家獨有的節日,愛意在此處匯聚。你既聰慧又美麗,既善良又可愛,你攜著初夏的陽光而來,給我們一家帶來了喜悅與歡樂。
已瘦32斤,無意中發現一個掉秤賊快的方法:每天一杯陳皮水 - 天天要聞

已瘦32斤,無意中發現一個掉秤賊快的方法:每天一杯陳皮水

上周收到一位客戶的私信,她是一位40歲的二胎媽媽,日常被工作、帶娃和家務填滿,飲食常年不規律。直到三個月前,她開始每天早晨用保溫杯泡一片陳皮帶去公司,喝完再加兩次熱水,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習慣,整個人卻逐漸變得清爽利落。她說:「現在每天不喝這杯
「還有半小時起飛不讓登機」,女子哭鬧磕頭!多方回應 - 天天要聞

「還有半小時起飛不讓登機」,女子哭鬧磕頭!多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遼寧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母子倆未能在飛機起飛40分鐘前值機,導致錯過航班。視頻顯示,該女子坐在機場地上哭鬧,「還有30多分鐘起飛,你不讓上飛機,你耽誤我事啊,孩子要考試」。5月19日,遼寧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此事已經轉至深圳航空公司處理。事發現場。網友發布視頻稱,...
人到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孩子,很現實 - 天天要聞

人到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孩子,很現實

我一嬸嬸說:人到老了才明白,這一生啊,不管你多能吃苦、多會過日子,到了最後,拼的不是你有多少存摺、住多大的房子,而是——你的孩子過得好不好。她給我舉例:「有的人啊,年紀大了還能跟著孩子去旅遊、吃飯、看病不用操心;有的人,孫子得上學,房貸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