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2024年04月03日20:25:19 育兒 1975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被慣壞的孩子,有多可怕?

微博時,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13歲的男孩要打遊戲,讓爸爸充值,爸爸不答應,居然被孩子在大街上內脖子威脅,後面還驚動了民警。

爸爸說,孩子喜歡玩遊戲,還不停充值,不給錢就鬧不去讀書。

孩子只所以敢這樣做,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是父母,一次次縱容,縱大了他的「胃口」;

是父母,不重視問題,把孩子養的兇狠無人情味……

養孩子,真的慣不得。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

被慣壞的孩子,不僅於家庭無益,而且還會危害社會。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就要引起重視了。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獨佔好東西,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全家圍著一個孩子轉,要什麼給什麼。

家裡好吃的,只給孩子吃,好用的,只給孩子買。

長此以往,孩子當成理所當然,變得任性自私。

網友@何姐與6個閨蜜們聚餐為其中一個閨蜜過生日。

有一個閨蜜帶著補課的孩子最後到,一到場就掃視桌上的菜,並開口道:

「這家有個菜叫香酥排骨,我兒子最喜歡,每次來都是必點」。

過生日的閨蜜馬上就喊了服務員加了這道菜。

香酥排骨一上桌,閨蜜的兒子一口氣旋了5個。

這時另外一個閨蜜的孩子也去夾香酥排骨,那個補課的孩子不幹了。

「這是媽媽點給我的,你不許吃。」

這兩個孩子就吵了起來,還哇哇大哭。

過生日的閨蜜就說:

「不哭,不哭,也再給你加一份。」

網友何姐攔住了閨蜜,說:

「不行,不是錢不錢的事,不能養成孩子吃獨食的習慣,如果加了這道菜,以後他會更放縱的吃獨食。」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什麼樣,小時候就有預兆。

小時候的自私和任性,不加以修正,長大也不會自然變好。

一個在西班牙留學的23歲女孩,因為父親給的生活費不足而網上辱罵父親,而父親朋友圈的晚餐是一碟青菜配小粥。

有人心疼父親,51歲了,自己省吃儉用供女兒,還被女兒罵。

有人說這樣家庭就不該出國留學。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固然可恨。可是把孩子養成這樣的父母也有錯。

孩子像是一顆小樹苗,既需要父母的澆灌和呵護,也需要修剪壞行為、扶正長歪的趨勢。

不然小時不管,長大難以成為大材。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沒有規矩,為所欲為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原則不成交往。

不給孩子立規矩,就是一步步把他往歧途上推。

一個男孩在親戚家,把一杯水倒在了親戚家的鋼琴上,還美名其曰:

給鋼琴洗澡。

媽媽還誇兒子"想像力豐富」。

親戚氣不過,悄悄出了損招道:

「孩子,你做得好,我獎勵你20元錢,以後看到鋼琴就這樣做。」

不久,這個孩子把牛奶倒在了商場的一架的鋼琴上,被商場索賠80萬,媽媽氣得對孩子又打又罵。

小的行為過錯不糾正,到想糾正時可能就來不及了。

網易就報到過「熊孩子火鍋店內再三招惹是非,結果引來滅門慘案」的真實新聞。

男孩和父母去火鍋店,第一次撒野,捉弄忙碌的服務員,父母護著說:

「孩子他小,別跟他一般見識啊。」

第二次升級,把紙團扔在隔壁的一胖一瘦的兩個男子的火鍋里,瘦個男子火大道:

「誰家孩子這麼沒規矩,不管管嗎?」

父親卻懟回去:

「有什麼大不了的,換一鍋底不就行了,我出得起這個錢。」

隔壁桌忍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第三次再次升級,那個孩子看隔壁桌沒人,就過去把桌上的手機、香煙往火鍋里扔。

剛好被上廁所回來的瘦個男子捉住,把頭直接按火鍋里。

父親來救兒子,卻被回來的胖男子刺死,那位溺愛的母親也在這場災難中被殺。

後來警察抓住了兩人,才知這兩個是有人命案的逃犯。

網友評論此事:

活該,不值得同情。

不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孩子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

每次的縱容,就是給她的任性和破壞力加碼,熊孩子惹禍的代價,你未必付得起。

所以在孩子的做錯試探時,就要立馬制止並給出正確做法,讓孩子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愛不是縱容犯各種錯。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自己的事依賴大人做

現在很多父母包辦太多,導致孩子很多基礎的小事都不會幹,5、6歲在喂飯,上小學還要家長穿衣,到長大自理就成了問題。

「神童」小魏,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前程一片光明時,卻在20歲被中科院退學,原因就是:

生活不能自理。

原來,他的母親認為,只有全心讀書,才會有出息。

所以他的飲食起居,連洗澡、洗臉、穿衣都是由母親包辦,更別說家務了,讀大學也是母親陪住宿舍,為他打理一切。

到了中科院後,小魏離開了母親,他依然不會自理,大冬天穿著單衣和拖鞋就出門。

在學習上也無法適應獨自研究的學校模式。

在被退學後,母親悔不當初。

孩子被寵壞的3個表現,有一個就要開始就糾正了,否則以後吃大虧 - 天天要聞

李玫瑾老師說:

幫孩子做太多,孩子一定會弱能。

勞動、家務、整理,都是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只會學習,不會獨立,不過是個高分低能的巨嬰

我兒子所在班級群,一到收假後,老師群里各種通知說:

「今天集體活動,某某沒穿校服」「某某的作業本沒帶」「某某的書沒帶」……

然後就是家長積極配合回答道:

「老師,我把衣服拿到門衛室了,請張某來拿一下」「我把送到門衛室了,請李某來門衛室來拿」

小學4年級的孩子,自己的事還得家長來收尾、承擔結果。

這樣做,孩子怎麼會把自己的事做好?

不然,我們的孩子長大就如這些新聞人物:

「48歲海龜碩士宅家打遊戲,啃老7年」;

「母親病逝,42歲啃老族被活活餓死」;

河南懶漢楊鎖,23歲被餓死」……

無論你多愛孩子,都不要代替他做事,獨立能力,是每個人長大存活下去的必備能力。

沒有這個步驟,他永遠是個「嬰孩」。

古人云: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愛孩子不是無限縱容,而是要以長遠計。

小愛如大害,大愛似無情。

愛孩子就要教他學會感恩,學會規則意識,學會獨立生活,長大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而不是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無法擁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能力。

希望父母們能讓孩子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把孩子培養得積極向上、真誠待人、獨立自主。


作者 | 詩漫·蒲公瑛

圖片 | 詩漫·攝影愛好者投稿。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永遠不要跟孩子索取感恩 - 天天要聞

永遠不要跟孩子索取感恩

1919年,初為人父的胡適寫下了一首詩《我的兒子》,詩中寫道: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將來你長大時,莫忘了我怎樣教訓兒子: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 天天要聞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我學會了炒菜四(七)班:馮詩涵 指導老師:武華龍 陽光灑進廚房,映在媽媽忙碌的身影上。我突發奇想,要跟媽媽學炒菜。 我打算炒一盤青菜。首先要摘菜,眼前的青菜葉片緊緊貼在一起,像親密無間的小團體。我彎下腰,小心地把發黃的,破損的葉子摘掉,再將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 天天要聞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12歲男孩用零花錢買下全班同學的遊戲機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深圳一位父親堅持用"零花錢管理系統"培養兒子,孩子不僅自己存錢投資,還在疫情時用收益為武漢捐款。評論區家長集體破防:"別人家的孩子連零花錢都能玩出高度!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 天天要聞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我小時候,補課和吃飯一樣稀鬆平常。誰家孩子不補課,就像誰家飯桌上沒鹹菜似的——怎麼看怎麼寒酸。小學補英語,初中補數學,高中什麼都補……甚至連體育,都想找私教練個「百米衝刺原地起跳」。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補的不是課,是心理安慰。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 天天要聞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朋友如果你家孩子視力有問題首次驗光配鏡,建議去醫院做散瞳驗光,第二天複查後再配鏡。若是成人驗光建議去老眼鏡店,或找有經驗的驗光師。成人驗光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1、驗光不管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驗光要檢查內外隱斜視,融合視和立體視。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 天天要聞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在這網路的大時代中,人人都在做自媒體。在頭條寫作得這些日子,認識了很多像我當初那樣迷茫的寶媽們,既想照顧好家庭又想給另一半減輕壓力的媽媽們,四處尋找著兩全其美得工作,真的很難!今天我只想幫助曾經的我,如果你覺得我是騙子,請繞道!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就在今晚,蔚來舉行了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蔚來新ET5和新ET5T。據介紹,新ET5和新ET5T整車購買起售價為29.8萬元,採用BaaS電池租用方式購買,起售價為22.8萬元,電池月租728元起。新款蔚來ET5和ET5T在設計、空間、駕控、智能方面進行了超500項升級,帶來了更強的產品力。此外,限時鎖單還可享總價值61300元權益,包含5年免費...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湖南株洲的街頭,一對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駐足,13歲的腦癱少年譚兆盛手握話筒,用略顯顫抖卻清澈的嗓音唱響《天之大》;身旁提著音響的母親譚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經紀人」,也是他逐夢路上最堅定的陪伴者。這對母子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更是一曲關於愛與希望的讚歌...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雖說,養育孩子,我們不要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但大家一起玩兒,我們難免會看到差距: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有的卻總是慢半拍?我們會想,到底是天生的差距,還是孩子成長節奏沒跟上?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有項研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