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2024年04月03日17:25:24 育兒 1122

朋友小慧跟我訴苦,因為學習問題,跟自己女兒大吵了一架,親子之間的關係也降至冰點。

說起原因,可能很多家長都能感同身受。

小慧的女兒現在上五年級了,眼瞅著距離小升初,還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可就是這個關鍵節點,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卻越來越差。

一方面是只要和學習相關的事情,孩子就顯得很抗拒,積極性不高。

另一方面就是學習很拖拉,缺乏主動意識,就比如放學回家,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孩子能磨兩三個小時的洋工。

看著孩子在學習上所表現出來的負面能量和情緒,小慧心急如焚,化身虎媽,通過全方位的監督和輔導,試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成績往上提一提。

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孩子成績不但沒有上升的跡象,反而越來越討厭學習,甚至開始跟媽媽對著幹了。

也正因如此,在一次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小慧就沖著孩子發了脾氣,而女兒也不甘示弱,沖著媽媽吼著說:「我就是不會啊,你把我逼死,我也不會,你別管我了」。

女兒崩潰,小慧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心中的焦慮和惶恐,也越來越強烈。

其實,在孩子學習問題上,可能很多家長都面對過這種無助的時刻,尤其是看到孩子明明成績不好,卻在學習上拖拉、不主動,我們就更氣不打一處來。

但是,作為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爸爸,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越是著急上火,有時候越會弄巧成拙,引起孩子的強烈抗拒。

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 天天要聞

01.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

在我們家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就遭遇到學習上的滑坡現象。

當時,孩子每天只顧著瘋玩,學習興趣減弱,提起學習、寫作業,就出現明顯的排斥、拖拉、磨蹭的情況。

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段時間我就專門輔導他作業,只要出現扣橡皮、磨洋工的情況,我就會一通教育。

但慢慢的,我卻發現,孩子的學習效率越來越低,而且準確率也持續下降。

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次就沒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沖著孩子就吼罵了一頓。

孩子起初是害怕,但看我說個沒完,直接就崩潰了,一邊哭一邊沖著我喊:「你一天跟看犯人一樣看著我,我壓力這麼大,怎麼可能做對題,我不想學習了……」。

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 天天要聞

那段時間,我始終想不通,我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但換來的不是孩子成績的提升,而是孩子更深層次的壓力。

後來,我就跟一位資深班主任求教取經,他就告訴我說:在學習上,第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好了,成績就自然上去了。

這位老師說:

習慣的本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就是不用家長催和管,也不需要靠自身的意志力,孩子會主動的把這件事情做好。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中之重,就是讓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感受到「愉悅」,讓他的大腦不停的分泌多巴胺,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自律了。

聽完這位老師的話,我似乎一瞬間如夢初醒。

之前總是習慣於用管控的方式,來讓孩子達到我的要求,積極努力的學習,但是試想想,在家長管控、吼罵、批評和教育的環境下,孩子又怎麼會心甘情願的去主動學習呢?

所以後來,我就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用這種「多巴胺引導法」,讓孩子重新對學習建立了信心和興趣。

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 天天要聞

02.多巴胺引導法,具體該怎麼做呢?

所謂的多巴胺引導法,其本質是讓孩子對於學習,擁有輕鬆、愉悅和努力上進的內驅力

而整個過程,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

具體該怎麼做呢?我把這個方法分成了兩步,分享給大家。

①要「看得到」孩子的壓力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跟孩子爆發衝突,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習慣於用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

試想想,但凡我們開啟了「上位者視角」,那麼孩子身上的問題和毛病就太多了。

所以越是這樣,我們越是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難處和壓力。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磨蹭,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會做、壓力大等原因,但在我們家裡眼裡,這就是學習的態度問題,必須糾正。

再比如,孩子簡單的題卻反覆錯,在我們家長眼裡,可能就會給孩子貼上腦袋笨、懶、不用心等標籤。

時間一長,這種「落井下石」的方式,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一點幫助,而且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更深層次的厭煩。

因此,在學習上,我們家長一定要「看得到」孩子,簡單來說,就是要學會跟孩子共情。

一旦跟孩子共情,我們就能化解很多輔導作業的難題和衝突。

比如,給孩子講了半天,都講不明白一道題,正欲發火,卻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也是如此,就會讓自己逐漸冷靜下來,親子之間本該爆發的衝突,會有個緩衝,不至於讓輔導作業的氣氛惡化下去。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跟孩子共情的時候,他們就不再對我們設防了,而是覺得爸爸媽媽懂我,從而就會慢慢的打開心扉,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障礙,跟我們表達清楚,我們也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 天天要聞

②多鼓勵,讓孩子大腦分泌多巴胺

孩子對學習拖拉磨蹭、不主動的原因有很多。

但常見的無非就這麼幾種,其一,不會做,其二,對學習感覺焦慮、恐慌,其三,就是無法獲取滿足感。

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種,其本質都是孩子在學習問題上,沒法感受到「愉悅」,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拖拉磨蹭,養不出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培養起對學習的自信心,感受到周圍環境對他的認可和肯定,讓孩子大腦多分泌多巴胺,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慢慢的對學習越來越上心,根本不用家長管控、督促。

當然,誇獎、鼓勵孩子,一定要走心、真誠,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身上所投射出來的對自己的認同感。

比如孩子做對了一道題,我們就可以說:「你之前都沒做對過這道題,今天可真厲害,上來就做對了,而且根本不用我們輔導,簡直太厲害了吧」。

通過給孩子輸出這些正面的情緒和能量,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長此以往,自然就願意在學習上下功夫了。

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試試「多巴胺引導法」,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 天天要聞

其實,孩子的成長,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來自於我們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在這種肯定中,他們才願意不停歇的去嘗試和探索,最終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

對應到學習問題上,也是如此。

比起那些打罵、指責和批評,我們更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認同和鼓勵,讓他們可以從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或許才是保持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法門和秘訣。

最後也想問問大家,面對拖拉、磨蹭、不主動學習的孩子,你是怎麼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著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