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費城交響樂團
登上天津茱莉亞音樂廳舞台
與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和天津交響樂團
的音樂家和學生合作舉行
「音樂聯結文化——費城交響樂團訪津」
聯合音樂會
現場觀眾不僅感受了
中美兩國音樂家合作展現的藝術魅力
同時也見證了
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人民50年的音樂友誼
費城交響樂團第13次訪華巡演
費城交響樂團這個名字,不僅在廣大粉絲及音樂愛好者群體中聲名遠揚,對於中國人民來說費城交響樂團也同樣是一位有著深厚交情的「摯友」。
1973年9月,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成為第一支來華演出的美國交響樂團,堪稱中美人文交流的「破冰之旅」,開啟了中美音樂外交的大門。在50年中,費城交響樂團曾12次遠赴中國的各大城市進行巡演,並與國內的觀眾、音樂家以及文藝團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80年,費城與天津成為友好城市。費城交響樂團多次到訪天津開展演出,為天津樂迷帶來了高水平的藝術享受。從1973年到2023年,這五十年里,中美音樂交流迅速破土萌發、開花結果,天津茱莉亞學院就是中美音樂交流的重要成果,成為世界級的音樂殿堂。
此次2023年費城中國巡演於11月9日拉開帷幕,將一直持續至11月18日。在此期間,費城交響樂隊將在北京、天津、蘇州和上海四座城市舉行紀念首次訪華50周年巡演及交流活動,其中包括周年紀念音樂會、室內獨家表演等。

費城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在天津茱莉亞音樂廳合奏《四重奏──為英國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
音樂跨越國界,文化架起橋樑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複信費城交響樂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思藝,希望費城交響樂團和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藝術家一道,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進藝術繁榮,為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國人民友好再續新篇。
「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說『音樂跨越國界,文化架起橋樑。』過去50年,我們有幸以音樂的方式為中美之間的理解和聯繫作出貢獻,但那只是一個開始。」費城交響樂團首席執行官馬思藝表示,「明年是天津、費城兩市慶祝結好45周年,很高興今天能夠來到天津茱莉亞音樂學院通過音樂進行人文交流。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首次來華演出,那次演出至今仍被許多中國觀眾所銘記,並成為了雙方友誼的象徵,這是我們的驕傲。同時,也希望我們的音樂創作能夠繼續在兩國人民之間架起橋樑。」

費城交響樂團在天津奏響
首次訪華保留曲目《二泉映月》
整場演出在古琴與豎琴的中西合奏《梅花三弄》中拉開序幕。來自費城交響樂團的演奏家陳雨婷、菲利普·凱茨和約翰·科恩,帶來貝多芬早期代表作《G大調第三弦樂三重奏》。作為室內樂重奏的形式之一,弦樂三重奏對於聲部間音響效果、旋律的分配、突出及整體的和聲均勻都有很高要求。樂曲在柔美的慢板中緩緩開始,隨後轉為燦爛的快板,演奏者靈活運用三個聲部樂器音色,加上不同的演奏手法,展現出如管弦樂隊般豐富的表現力。


隨後,三位演奏家又與英國管演奏家伊麗莎白·馬蘇德尼亞共同合作尚·凡賽創作的《四重奏——為英國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中的「寧靜的行板」和「詼諧的小快板」,英國管含蓄內斂的音色宛如一派田園風光,與弦樂器的配合相得益彰,為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觀眾意猶未盡,天津茱莉亞學院的教師們演奏了雅克·伊貝爾的《三首小品》,不同樂器的組合生髮出別樣的音樂色彩,跳躍的音符奏響歡快的旋律。演出的最後一個曲目對於費城交響樂團有著特殊意義,即首次訪華演出時的保留曲目《二泉映月》,該樂團與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和天津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共同奏響經典旋律,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掌聲。

費城交響樂團小提琴手達維德·布思是該團首次訪華時的成員之一。他回憶了那段畢生難忘的經歷:「那次巡演,最令我感動並感到有成就感的,就是了解到有許多人被我們的首場音樂會深深打動。作曲家譚盾告訴我們,那時他聽到了關於音樂會的廣播,被深深感染,以至於想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音樂。現在,他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音樂家,至今仍在談論那場音樂會帶給他的影響。」
後來,布思隨樂團多次來華,中國的飛速發展和變化令他驚嘆不已,「這些年來,我們在中國目睹了古典樂樂迷群體的不斷壯大,費城交響樂團所到之處都有龐大的樂迷群體,他們對我們非常重要。每次來中國,都有人熱情地打招呼,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希望這次巡演繼續延續我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良好關係。音樂是一種通用語言,它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共享音樂的美好。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人民之間長達50年的夥伴關係一直在不斷深化,這段關係有著不容置疑的重要性,我相信這種關係還會不斷持續下去。1973年的巡演是我們生命中有著重要意義的時刻,直到今天依然如此。」